漯河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茶坊品茗时光
推开漯河水磨工作室的木门,那股熟悉的茶香便扑鼻而来。说实话,现在满大街都是装修精致的茶饮店,但能找到这样保留着传统水磨石工艺的喝茶地方,还真不容易。
老板老陈正蹲在角落摆弄他的水磨石茶盘,看见我来,抬头笑了笑:"来得正好,刚到的凤凰单丛。"他说着拎起铜壶,热水冲进紫砂壶的瞬间,茶香顿时在空气里炸开,像把整个春天都唤醒了。
时光在水磨石上流淌
记得第一次来这儿,就是被"水磨"两个字吸引的。老陈说这是他祖父传下来的手艺,现在没人愿意学这个了。他说这话时,正用粗粝的手掌摩挲着那块泛着青光的茶盘,上面的纹路像是岁月的年轮。"每块水磨石都得花叁个月,一点点磨出来,"他往茶海里斟着茶,"可现在的年轻人啊,连叁分钟都等不及。"
我端起茶杯,琥珀色的茶汤在粗陶杯里微微晃动。确实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的年代,能慢下来喝杯茶都成了奢侈。老陈这间工作室,倒像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墙上挂着各式水磨石茶具,靠窗的工作台上散落着砂石和工具,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完成了一半的茶海。
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不懂,为什么非要费这个劲用手工打磨。直到有天下午,看着老陈给茶盘做最后的抛光,水磨石渐渐露出玉石般的光泽,突然就明白了——这哪是在做茶具,分明是在修行。
现在每次来漯河水磨工作室喝茶,我都喜欢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。阳光透过竹帘洒在水磨石茶台上,斑驳的光影随着时间慢慢移动,让人莫名就静下来了。老陈常说,喝茶不在多,在于品;器具不在贵,在于合。这话听着简单,可真正能体会的又有几个?
前两天还有个年轻人找上门,想批量订制水磨石茶盘。老陈慢悠悠地冲着手里的茶:"我这手艺,快不起来。"那人急着说可以加钱,老陈只是摇头。等人走了,他苦笑着对我说:"你看,现在连喝茶都成了生意。"
不过在漯河水磨工作室待久了,确实能品出不一样的滋味。同样的茶叶,用老陈手作的茶具冲泡,总觉得更醇厚些。也许是因为每件器具都带着手艺人的温度,也许是这里的时间流速不同。现在城里新开了不少茶空间,装修得一个比一个讲究,但我还是习惯往这儿跑。
老陈最近在教徒弟打磨技巧,工作室里时常响起水磨石相互摩擦的沙沙声。那声音很轻,像春蚕食叶,又像细雨敲窗。偶尔我会想,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该有的节奏——不紧不慢,在重复的动作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韵律。
茶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。窗外的车水马龙仿佛隔得很远,只有手中的茶杯是真实的。水磨茶坊的品茗时光,说到底,不过是给忙碌的生活留个喘息的空隙。老陈常说,喝茶喝到最后,喝的都是生活。这话我越来越能体会了。
离开时已是黄昏,工作室里亮起暖黄的灯。老陈还在工作台前忙活,佝偻的身影投在墙上,随着打磨的动作轻轻晃动。我想,明天还得来,就为这片刻的安宁,就为这杯带着手艺温度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