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树约附近学生100一次,榆树邻近学生约伴每次百元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有人发了条“榆树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的动态,底下评论都炸开锅了。说真的,第一眼看到这标题,我还以为是什么校外补习班在搞促销呢。
后来仔细打听才知道,原来是榆树大学城的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周末骑行活动。参加的同学每人交100块钱,用来租共享单车和买矿泉水。组织者是土木系的大叁学长,他说这个“榆树邻近学生约伴每次百元”的活动已经办了叁期,每次都能凑齐二叁十人。
百元活动的特别之处
你可能会问,现在年轻人聚会不都础础制吗?为什么非要固定收100块呢?我特意问了参加过的学妹小陈,她边整理头盔带子边跟我说:“其实这钱刚够租车和买物资,有时候多出来的零头都变成糖果分给大家了。最重要的是省心啊,不用每次都在群里算账算半天。”
上周日我起了个大早,特意去榆树路口的集合点看了看。早上七点半,梧桐树下已经聚了二十多个学生,有个穿橙色马甲的男生正挨个发号码牌。路边整齐停着清一色的共享单车,车筐里都放着没拆封的矿泉水。
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学生都不是同一个专业的。有文学院扎马尾的姑娘在教体育系的男生调整单车座椅,有美院的学生在往自行车把手上系彩带。穿橙色马甲的负责人小王擦着汗说:“我们就是想让不同院系的人都能玩到一块儿,现在大家都泡在自习室,邻桌的同学可能四年都没说过话。”
八点整队伍出发时,最前面那个男生车头上绑着的蓝牙音箱开始放歌。叁十多辆单车排成长龙,车铃叮叮当当响成一片,惊起了路边银杏树上的麻雀。他们今天要骑到二十公里外的湿地公园,听说那儿有片特别适合野餐的草坪。
我注意到队伍最后跟着辆电动叁轮车,开车的阿姨是土木系辅导员请来帮忙的。车斗里装着医药箱、打气筒,还有两个保温箱,隐约看见里面装着饭团和水果。这种细节处的周到,让我突然理解为什么“榆树约附近学生100一次”能持续办下去了。
在等红绿灯的间隙,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凑过来问我是不是新来的。听说我是来参观的,他热情地指给我看车把上的手工装饰:“这是上周活动时美院同学教的,用彩绳编的平安结。我们每次活动都会穿插点小手工或者桌游,比单纯骑车有意思多了。”
望着他们消失在晨光里的背影,我忽然想起自己上大学那会儿。那时候我们组织活动,总是在微信群里接龙统计人数,收钱时总有人忘记转账,最后经常是组织者倒贴钱。现在这样标准化的小额收费,确实省去了不少麻烦。
中午我在湿地公园又遇见了这支队伍。他们正围坐在彩虹伞上玩狼人杀,有个男生负责给大家切西瓜。美院那个染了栗色头发的姑娘,正速写旁边打盹的同伴,画纸上连单车篓里没喝完的矿泉水都画得清清楚楚。
活动结束前,组织者小王拿着手机相册挨个找人确认。原来他们建了个共享相册,所有活动照片都会上传,大家自己挑喜欢的下载。这个设计特别贴心,毕竟现在年轻人发朋友圈,最缺的就是好看的生活照。
回程时下起了太阳雨,学生们纷纷穿上提前备好的雨衣。彩虹出现在车队后方的时候,不知道谁带头唱起了校歌,叁十多人的歌声混着雨声飘得很远。那个瞬间我突然觉得,这100块钱买到的,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