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义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,遵义哪条站边有小巷子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4:52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飘来的豆花香

前几天碰到个老朋友,一见面就问我:“哎,你说遵义哪有站小巷的地方啊?”他这么一问,倒是把我给问住了。我是在老城长大的,可一下子还真说不上来某个具体的“站小巷”。这“站”字,在遵义话里头,有时候就是“在”或者“那儿”的意思。我琢磨着,他问的恐怕不是火车站、汽车站,而是那些藏在街头巷尾,不经意就会错过的小角落、小弄堂。
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。现在的遵义,高楼是越建越多,马路是越修越宽。可你要是真想找点地道的、有烟火气的东西,还就得往那些老地方钻。我那位朋友八成也是这个意思,他不是要找地图上标得明明白白的大马路,就是想找个能走走逛逛,有点老遵义味道的巷子。

这么一想,我倒是有了主意。我带他去了新华桥头那边。那儿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“小巷”,但沿着山坡往上走,那些交错纵横的居民楼之间,就藏着不少有趣的通道。路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楼房,阳台上海挂着居民们晾晒的衣裳。偶尔能看到一两家开了几十年的小卖部,玻璃柜台里还摆着小时候吃的那些零食。

走着走着,一股熟悉的香味就飘过来了——是豆花面的味道。我们顺着香味拐了个弯,果然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,发现了一家连招牌都褪了色的小店。店里就四张桌子,却坐满了人。老板是个中年大姐,一边招呼客人,一边熟练地打着豆花。

“就这家了,”我拉着朋友坐下,“要说遵义哪条站边有小巷子,还真不好指。但你要找的这种感觉,这种藏在居民区里的小店,这儿就是了。”

朋友吸溜了一口豆花面,连连点头:“对喽,我要找的就是这种地方。在大商场里吃饭,哪有这个味儿。”

我们边吃边聊。老板闲下来的时候,也跟我们搭话。她说她这家店开了二十多年了,来的都是老街坊,偶尔也有些像我们这样“误打误撞”找来的客人。她指着窗外那条窄窄的过道说:“早些年,这儿就是条小巷子,后来两边盖了楼,就成这样了。但老邻居们还是习惯从这儿穿来穿去。”

吃完饭,我们又在那附近转了转。发现不止那家豆花面馆,还有卖现炸土豆片的、修补鞋子的、甚至还有个租售小人书的小铺子,都悄无声息地开在这些不显眼的角落里。它们不像临街的店铺那样招摇,却自成一方天地,维系着一种老社区特有的生活节奏。

那天临走时,朋友特别满意。他说他终于明白了,在遵义,要找的未必是一个叫做“站小巷”的特定地点,而是那种隐藏在现代化街道背后,仍然保留着缓慢、亲切的生活气息的角落。这些地方可能没有响亮的名字,但它们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让这座城市保持着温度和活力。

说来也是,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。高楼大厦是它的外表,而这些寻常巷陌,才是它最真实的心跳。下次要是再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,我大概会告诉他:别光盯着地图找,多在这些老社区里走一走,转一转,你想要找的那个“遵义”,就在那些飘着豆花香的巷子深处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