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同城约初中生500元,聊城同城约学生500元
这两天在本地论坛闲逛,看到个帖子标题挺扎眼——"聊城同城约初中生500元"。说实话,第一反应是现在年轻人零花钱都这么阔绰了吗?
正好表妹家孩子在读初二,就随口问了句现在初中生聚会都什么行情。孩子撇嘴说,同学过生日去趟游乐场,人均也就百来块。那这五百块要约初中生做什么呢?越想越觉得这事透着古怪。
藏在价格背后的门道
我把"聊城同城约学生500元"这个关键词往搜索框里输入,跳出来的结果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有些帖子说得含糊其辞,什么"陪游服务""家教伴读",可正经家教市场每小时才几十块,这五百块的开价明显不对劲。
隔壁李大姐在教育局工作,有次喝茶时提起,现在有些社会人士专门盯上中学生。他们利用孩子零花钱有限又爱攀比的心理,用各种名目接近学生。这话现在想起来,后背直发凉。
我家楼下小超市的老板娘也说过,她女儿上个月就被陌生人搭讪,开口就是"带你赚零花钱"。幸好孩子机灵,转头就告诉了老师。现在想想,这些事可能都有关联。
初中生这个年纪,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正好是容易被人忽悠的阶段。五百块钱对成年人来说不算什么,可对中学生来说,能买好几双名牌球鞋,或者最新款手机了。这诱惑确实不小。
前几天路过学校门口,看见几个社会青年在晃悠,嘴里还叼着烟。他们专挑放学时间,盯着那些独自回家的学生。这场景让我突然明白,那些"聊城同城约初中生500元"的帖子,恐怕不是简单的约玩那么简单。
记得我们读书那会儿,最多就是凑钱去网吧打游戏。现在网络发达了,反而出现了这些稀奇古怪的邀约。家长群里经常有人提醒,要看好自家孩子,别让他们随便加陌生人的微信。
说实话,作为过来人,我觉得与其堵截不如疏导。得让孩子明白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那些开出高价约见的,多半没安好心。这个道理,光靠说教不行,得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清楚。
现在想想,那些打着"聊城同城约学生500元"旗号的人,恐怕是摸透了孩子的心理。知道他们想要什么,缺什么,就专门投其所好。这招数,真是防不胜防。
其实要识别这些陷阱也不难。凡是超出正常市场价的,凡是遮遮掩掩不说清楚的,十有八九都有问题。关键是得让孩子具备这个判断力。
昨天碰到社区的民警小张,他说最近接到几起报案,都是对于诱导未成年人的新套路。看来这事还真不是个别现象。家长们真得多留个心眼,平时多跟孩子交流,知道他们最近在接触什么人。
要说这"聊城同城约初中生500元"的现象,背后反映的问题挺复杂。既有监管的漏洞,也有教育的缺失,更重要的还是社会风气的引导。咱们每个人都得重视起来,毕竟孩子是未来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