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同城饮茶,沪上品茗休闲生活推荐
最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约“上海同城饮茶”,这个看似传统的消遣方式,不知怎的突然在年轻人中间火了起来。上个周末被朋友拉着去了徐家汇的一家茶空间,推开门就闻到淡淡的檀香混合着茶香,瞬间让人觉得,哎,有点意思。
沪上茶空间的百花齐放
说实话,现在的茶室和印象中老爷子拎着鸟笼去的地方完全不一样了。新中式风格的店铺里,年轻人一边泡着单枞,一边用笔记本敲着代码;老洋房改造的茶舍保留着花砖地,却搭配着设计师家具。在静安寺附近有家店,甚至把武夷山的岩茶做成冷萃,用玻璃瓶装着,随身带着喝特别方便。
我特别喜欢永康路那家开了五年的小店,老板娘总是记得熟客的喜好。每次去,不用开口,她就会端上我常点的凤凰单枞。她说这些年明显感觉到,来喝茶的年轻人多了,大家不只是为了解渴,更是来找寻片刻的宁静。
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,当咖啡因过量让人心悸时,茶多酚带来的温和提神反而成了更好的选择。而且相比咖啡馆的人声嘈杂,茶室通常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安静,适合发呆,也适合和朋友轻声聊天。
茶香里的城市节奏
上周约了个半年没见的朋友在愚园路喝茶,叁个小时的工夫,我们喝完了一泡白毫银针。要是在咖啡馆,可能半小时就坐不住了,但在茶香萦绕的空间里,时间仿佛慢了下来。我们聊工作、聊生活,甚至回忆起了大学时光,这种深度交流在如今快节奏的都市里实在难得。
茶艺师小陈告诉我,现在很多年轻人来学茶道,不是为了附庸风雅,而是真心想放慢脚步。有个在投行工作的客人,每周五下班必来,说泡茶的过程能让紧绷一周的神经松弛下来。
上海的饮茶地图也越来越丰富。从外滩的高空茶室可以俯瞰江景,到弄堂深处的夫妻小店充满烟火气,每种选择都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。我个人偏爱那些藏在老小区里的茶馆,坐在院子里,听着邻居家的炒菜声,喝着几十年的老普洱,这才是真实的上海味道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上海同城饮茶文化的包容性。无论是几十元一杯的创意调饮茶,还是上千元一壶的古树普洱,都能找到自己的受众。这种多样性让每个对茶感兴趣的人都能轻松入门,不必担心门槛太高。
不知不觉,我也成了朋友中的“茶文化推广大使”,经常组织小范围的茶聚。有时带着自己淘来的茶具,有时分享新发现的茶叶品牌。在这个智能手机占据太多注意力的时代,能够放下屏幕,专注于煮水、温杯、闻香、品茗,反而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。
下次如果你也在上海,不妨试试这种休闲方式。找个下午,约上叁两好友,或者独自一人,走进一家顺眼的茶室。不必懂茶,只管享受那段属于你自己的时光。毕竟在这座永远忙碌的城市里,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让心灵歇歇脚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