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周边200元内爱情存在吗
路过祖庙地铁站时,我又看见那对卖花的小情侣。男孩从塑料袋里掏出饭盒,女孩很自然地把唯一的水煮蛋夹到他碗里。塑料凳当餐桌,他们却吃得比西餐厅里那些人均消费五百的男女更香甜。
这样的场景总让我想起老张前年张罗的相亲。他在城中村租了个单间,第一次见面就直截了当:"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,不整那些虚的。我工资七千,能拿出两百块陪你逛宜家吃糖水,多了也给不起。"
那些不需要定价的瞬间
其实在佛山,你总能找到这样的画面。季华园里互相搀扶着散步的银发夫妻,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走进过千灯湖那些高档餐厅。但奶奶口袋里永远装着爷爷降压药,这种牵挂早就超过了任何价格标签。
我认识在澜石旧街开煲仔饭店的陈姐。她丈夫每天收工都会绕路去买她最爱吃的炸牛奶,六块钱一份,油纸包着带回来。二十年来,煤气灶换了好几个,这份心意从没变过。你说这值多少钱?恐怕不是能用钞票衡量的。
现在打开手机,到处都在教人怎么用奢侈品讨好女友,怎么在纪念日订制昂贵惊喜。却很少有人提起,那个愿意陪你坐在中山公园长椅上啃包子的人,那个记得你不吃香菜总是细心挑出来的人。
认识个在陶瓷厂做工的广西妹子,她和男友最大的享受就是每周去一次东方广场。不是去买专柜化妆品,就站在中庭听免费演唱会,手牵手跟着哼老歌。有次她感冒,男孩跑遍叁条街找生姜红糖,回来时裤腿全湿了。这种用心,哪里是转账红包能替代的。
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,佛山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或许我们该问的是,当每个人都在计算恋爱成本时,还有人愿意为对方深夜煮一碗醒酒汤吗?还有人会存叁个月钱就为给她买条不打折的裙子吗?
昨天路过岭南天地,看见穿着玩偶服的发传单小哥,正蹲在花坛边视频通话。他小心翼翼摘下头套,额头全是汗:"今天赚了180,明天再站半天,就能给你买那条项链了。"
挂掉电话后,他捧着凉透的盒饭吃得特别香。我突然觉得,爱情或许从来就不在价格标签上。它藏在那些被小心珍藏的易拉罐拉环里,在共享耳机听一首老歌的黄昏里,在哪怕只有二十块也要分你十五块的决心里。
佛山傍晚起风了,我看见那对卖花的年轻人收摊时,男孩默默把外套披在女孩身上。这个动作,大概比很多昂贵的礼物都更接近爱情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