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水会交流群,眉山水会联谊社群
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好几个老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:咱们眉山玩水的人这么多,怎么就没个像样的组织呢?说来也巧,上周六在东坡湖边遇到个戴草帽的大爷,他边整理渔具边念叨:“要是有个能随时约钓的地方该多好。”这句话可算说到我心坎里去了。
从湖边偶遇到群消息闪不停
其实去年这时候,我就建了个叫眉山水会交流群的小圈子。起初就叁五个经常在黑龙潭水库碰面的钓友,后来大家你拉我我拉你,现在居然快满五百人了。有个刚入群的小伙子特别有意思,他说在江边转悠半个月没好意思搭话,扫码进群那刻像找到了组织。
昨天下午群消息突然炸开锅,老张在青衣江段发现大片鱼群,连着在眉山水会联谊社群发了七八段视频。还在办公室加班的小王直接坐不住了,在群里嚷嚷:“你们等着,我这就请假过来!”结果那天傍晚,二十多根鱼竿在江边排成了雁阵,收获最多的赵姐直接在现场搞起了烤鱼宴。
现在每天打开手机,眉山水会交流群总是红点不断。老李凌晨四点分享的雾锁岷江照片,刘教练整理的汛期安全指南,还有经常冒泡的餐饮店老板定期发布的优惠活动。这个由爱好者自发形成的眉山水会联谊社群,不知不觉成了大家生活里离不开的驿站。
前两天暴雨过后,新入群的婷婷想买防水裤,直接在群里问了句。五分钟内收到九条购买建议,还有叁位钓友表示家里有闲置的全新装备可以送她。这种默契让人想起小时候邻居间借酱油的场景,只不过现在变成了共享浮漂、交换钓点、拼车出行。
最近我们正在商量把眉山水会交流群里的经典时刻编成季度相册。上个月老陈在思蒙河钓起叁尺长草鱼的那张照片,已经被群友设成了聊天背景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光是群里传阅的手绘钓点地图就更新了六个版本,每个标记得背后都藏着大伙儿试错的故事。
有时候觉得,眉山水会联谊社群就像水面的涟漪,从最初几个人的小圈子,慢慢荡出上百个相交的同心圆。上周举办的首次线下交流会,原本预计叁十人场地,最后来了八十多位。茶室老板开玩笑说,你们这哪是交流群,分明是水浒传现代版。
现在每天清晨,当手机里眉山水会交流群响起第一声消息提示,就知道又有人已经站在水边。那些闪烁的群聊泡泡里,装着破晓时分的露水,午后斑驳的树影,还有夜幕下仍未熄灭的头灯。或许正如群公告写的那句话:我们聚成团火,散作满河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