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阳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附近街巷200元一回
这事儿得从前两天说起。我拎着行李刚出浏阳火车站,就被个穿灰夹克的大姐拦住了。她凑近了压低声音:“住店不?便宜,就在那边小巷子里。”见我摆手要走,她又急忙补充:“洗脚按摩也有,200块钱一次,手法好得很!”我愣了一下,这价格在车站周边确实算低的。
沿着她指的方向望过去,是条窄窄的巷子,两边招牌密密麻麻的。有些灯箱已经不太亮了,勉强能认出“住宿”“快餐”的字样。才下午四点多,几个小店门口已经坐着人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,眼神却不时瞟向过往的行人。
巷子里的生意经
我拖着箱子往里走了段,发现这附近街巷几乎成了个小型生态圈。不到五百米的范围,便利店、小吃摊、家庭旅馆紧紧挨着。又有个中年男人凑过来,说话带着本地方言口音:“休息吗?200元一回,空调电视都有。”他说的“休息”两个字拖得特别长,眼神里藏着些什么。
说实在的,我挺好奇这个200块的价位是怎么定下来的。问了几家,不管是住宿还是按摩,开口都是这个数。后来在巷口买水,和便利店老板聊起来才知道些门道。“这价格啊,低了没人干,高了没人来。”老板一边找零钱一边说,“都是做旅客生意,图个薄利多销。”
巷子深处有家理发店,玻璃门上贴着“洗剪吹20元”的红字。老师傅正在给一个大哥剪头发,动作很利索。我站在门口看了会儿,他突然抬头朝我笑笑:“剪头吗?比外面便宜一半。”这倒让我想起刚才那些200块的报价,同样是服务行业,价位差距还挺有意思的。
天渐渐暗下来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。我发现个现象——那些明确标着价格的店铺,反而客人不多;而靠人工拉客的,倒是生意不断。可能这就是车站附近的特色吧,很多人都是临时决定,经不住几句劝说。
走到巷子尽头拐弯,又是另一番景象。这边安静许多,有几家小饭店飘出炒菜的香味。一个姑娘正在店门口剥豆子,我问她知不知道前面巷子200元一次的事。她头也不抬:“那边啊,乱得很。我们这边吃饭就吃饭,不搞那些。”
回到车站广场,看着匆匆赶路的人群,我突然明白了些什么。这些200元的生意,抓的就是旅客那种“来都来了”的心理。不过话说回来,在浏阳火车站周边,这个价格确实成了某种默契,不高不低,刚好卡在很多人能接受的线上。
夜色渐浓,巷子里的霓虹灯更加醒目了。我站在路口,看着有人犹豫着走进去,也有人提着行李匆匆离开。这个200元的故事,每天都在不同的车站上演,只是换了个地名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