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州100元小胡同,晋州百元小巷游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48:56 来源:原创内容

说起晋州,很多人会想到古城和梨花,但对我来说,最难忘的还是那些藏在街角巷尾的小胡同。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:“带你逛逛晋州100元小胡同?”我心想,一百块能玩出什么花样?结果这一逛,倒逛出了不少惊喜。

我们钻进的第一条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人并肩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头探出几枝石榴花。卖糖画的老爷爷坐在门槛上,见我们经过便笑:“五块钱一个,尝尝不?”

百元小巷的烟火气

沿着斑驳的砖墙往深处走,空气里飘着刚出锅的炸糕香。叁五个街坊坐在马扎上聊天,脚边蹲着打盹的狸花猫。卖豆腐脑的摊位前,大姐麻利地撒着香菜末:“八块一碗,要不要辣?”我掰着指头算账——糖画五块、豆腐脑八块,这才花了十叁。

朋友熟门熟路地拐进旧书铺。满架泛黄的书册散发着纸墨香,老板正戴着老花镜修补《山海经》。“二十块叁本,随便挑。”他头也不抬地说。我淘到本八十年的晋州县志,翻开看见页眉有前人用铅笔写的小字,突然觉得这二十块买到了时光。

巷子转角遇到做竹编的手艺人,细竹丝在他指间翻飞成小篮。“叁十一个,能装米能盛菜。”他举起成品对着光检查,竹篾交错成细密的网。我买下时他特意叮嘱:“用前拿温水泡泡,能用十几年呢。”

日头渐斜,我们坐在修鞋摊旁的长椅上歇脚。老师傅一边给布鞋换底一边哼戏,针线在夕阳里起落。算算开销:糖画、豆腐脑、旧书、竹篮加起来六十叁,还剩叁十七。朋友眨眨眼:“够吃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了。”

面馆藏在槐树底下,老板娘正在案板上揉面。十五块一碗的牛肉面端上来,汤头清亮,撒着碧绿的葱花。邻座大哥吸溜着面条说:“这家叁代都做这个汤底。”热汤下肚时,窗外亮起暖黄的灯笼,把巷子照得朦朦胧胧。

临走前在巷口买了包桂花糕,软糯的米糕裹着甜甜的花酱。老板娘多塞了两块:“带给家里人尝鲜。”揣着温热的油纸包,突然明白晋州百元小巷游妙的不是价钱,是这些鲜活的日常。那些糖画的甜、旧书的墨香、竹篮的触感,比很多景点更让人惦记。

现在偶尔翻看那本旧县志,还会想起那个午后。青石板路上斑驳的光影,老人手心里转着的核桃,以及豆腐脑碗里晃动的辣油——这些碎片拼成了我心中的晋州。或许下次再去,还要试试用一百块能遇见什么新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