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尔多斯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周边有无廉价爱情
那天刷手机,看见有人半开玩笑地问:鄂尔多斯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话像根小刺,轻轻扎了我一下。我们都听过那些对于草原的传说,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,还有煤老板们一掷千金的豪迈。可偏偏有人惦记着,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,是否还存在那份简单到只需要两百块就能触碰的温情。
我靠在椅背上想了很久。朋友老周一巴掌拍在我肩上:“发什么呆?走,跟我去东胜区转转。”老周是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人,他说要带我去看看这座城市的另一面。
街角巷尾的温度
我们钻进老城区一家烩菜馆,老板娘正麻利地擦着桌子。老周熟门熟路地点了两碗烩菜,叁十八块钱。“十年前我在这儿打工,”老周指了指对面的商场,“那时候晚上收工,常来这儿吃夜宵。认识了个姑娘,她总把碗里的肉夹给我。”他笑了笑,“后来她嫁到呼市去了。但那会儿的感情,真的就是一碗烩菜的温度。”
老板娘接话:“现在的小年轻啊,约会都去商场里那种精致的馆子。不过偶尔也有学生娃来我这儿,两个人点一碗,分着吃。”她擦擦手,“感情这事儿,跟钱多钱少有关系,但也不是绝对的关系。”
我突然想起那个问题——周边有无廉价爱情。或许我们都问错了,感情从来不是明码标价的东西。它可能藏在共用一把伞的雨天,躲在分食一碗面的夜晚,也可能就在这家不起眼的小店里,静静等待着懂得珍惜的人。
老周掏出手机,给我看他媳妇刚发来的消息,问他几点回家。“我媳妇,”他语气里带着点骄傲,“当年我就是用一辆二手摩托车把她娶回来的。那车八千块,我分期付款了半年。”他说,幸福这东西,有时候真不是越贵越好。
草原之外的答案
后来我又去了达拉特旗。在响沙湾附近,遇见个放羊的老乡,他哼着漫瀚调,羊群在他身边慢悠悠地走。我递了根烟,聊起那个问题。他眯着眼笑:“你们城里人就是想太多。我跟我婆姨,她在家里煮奶茶,我在外头放羊,晚上回来一锅羊肉两副碗筷,这就是日子。”
他的话让我愣了片刻。是啊,我们总在追问鄂尔多斯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却忘了感情最本真的模样。它不需要华丽的包装,也不需要刻意的证明。就像老乡说的,一锅羊肉两副碗筷,可能就是很多人追求一辈子的幸福。
回城的路上,我看着车窗外崭新的高楼和尚未完工的工地。这座城市在变,物价在涨,但有些东西似乎从未改变——那些藏在普通人生活里的温情,那些相濡以沫的陪伴,那些不需要用标价来衡量真伪的心意。
夜幕降临,康巴什区的灯光亮起来,广场上聚集着跳安代舞的人群。我站在边上看了很久,想起白天遇见的那些人,那些故事。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,但每个认真生活的人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