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,学生50元叁小时电话辅导
电话两端的温暖
前几天刷手机,看到一条挺有意思的信息:“齐齐哈尔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。我当时就愣住了,心里直嘀咕,这是什么新花样?现在的孩子点子可真多。仔细一瞧,原来是几个初中生搞的“学生50元叁小时电话辅导”服务。这事儿听着新鲜,我忍不住多了解了一下。
说实话,刚看到价格时,我第一反应是“这也太便宜了吧”。现在外面请个家教,一小时没个百八十块下不来。叁个小时五十块,平均一小时才十几块钱,也就够买两杯奶茶。孩子们图什么呢?带着这个疑问,我决定探个究竟。
联系上其中一位叫小雨的同学后,我才明白他们的初衷。小雨在电话里告诉我,这个想法源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历。“我们也是学生,特别懂现在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。有时候就是一个小知识点卡住了,问老师吧,可能觉得太简单不好意思;问爸妈吧,他们讲的我们又听不懂。”
这番话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。确实,有些数学题明明很简单,可就是转不过弯来。要是当时有个能耐心讲解的学长学姐,可能就不会那么痛苦了。
这些孩子的服务内容挺有意思。他们不单纯是讲题,更像是学习伙伴。比如有个初二的学生小凯说,他曾经帮助一个初一的同学梳理英语语法。不是照本宣科地讲理论,而是用他们同龄人之间才懂的梗和例子,把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有趣。“我跟他说,现在完成时就像是你吃零食留下的碎屑,虽然零食吃完了,但痕迹还在。”这种解释方式,恐怕正规老师是想不出来的。
不过,这种辅导方式真的有效果吗?我问了几个体验过的学生和家长。一个叫明明的初一学生告诉我,他之前数学一直不及格,经过几次电话辅导后,最近一次考试居然及格了。“学姐讲题特别有耐心,而且她刚学过这些知识,记得特别清楚哪些地方容易错。”
明明的妈妈也跟我说,她一开始挺怀疑的,但看到孩子学习积极性提高了,也就放心了。“最重要的是,孩子愿意学了。以前请过大学生家教,孩子总说老师讲得太深奥。现在和这些初中生交流,反而更容易接受。”
当然,这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小雨坦言,刚开始的时候,他们也遇到过质疑。有家长直接问:“你们自己还是孩子,能教得好吗?”为此,他们特意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,每次辅导前都会认真备课,结束后还要做教学记录。
有意思的是,这些孩子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。他们会把复杂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,用游戏化的方式帮助记忆,还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和错题本。这些看似不专业的方法,却意外地很对初中生的胃口。
说到收费,他们有自己的考量。五十块钱对他们来说不算多,但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。而且这笔钱他们也用得很有意义——有的买了更多参考书,有的存起来作为小组活动的经费。
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。在我们习惯用价格衡量价值的今天,这些孩子用最朴素的方式,搭建起同龄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桥梁。他们或许不够专业,但他们有着成人世界缺少的共情和理解。
小雨最后跟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“我们不是在教书,我们是在分享。分享我们走过的弯路,分享我们的小窍门,最重要的是,分享学习的快乐。”这话从一个初中生嘴里说出来,还真让人刮目相看。
现在这个“齐齐哈尔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”服务已经小有名气,找他们辅导的学生也越来越多。看来,学习这件事,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复杂。一个电话,一份理解,再加上同龄人之间的默契,可能比昂贵的补习班更管用。
夜深了,我放下手机,心里暖暖的。这些孩子的故事让我看到,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,最打动人心的,往往就是这些简单而真诚的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