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做服务的小巷子,普宁小巷服务场所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8:50:24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,我拐进这条巷子纯属偶然。太阳明晃晃地照着,把柏油路面晒得有些发软,空气里飘着隔壁家炒菜的香味,还混着一丝老房子的潮气。这条普宁做服务的小巷子,夹在两排有些年头的居民楼中间,不宽,但挺干净。

巷子两边,店面都不大。一家理发店的红色转灯慢悠悠地转着,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修面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隔壁是个裁缝铺,机器嗒嗒嗒地响着,老板娘低头踩着缝纫机,手下的布料服服帖帖。再往前,有个修鞋的大叔坐在小马扎上,敲敲打打,身边堆满了待修的鞋子。这些普宁小巷服务场所,看着普通,却好像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的。

巷子里的老手艺

我在修鞋摊前站了会儿。大叔手里的活计没停,头也没抬就问:“修鞋?”我说随便看看。他这才抬眼笑了笑,眼角堆起深深的皱纹。“我这摊子,二十多年咯,”他用潮汕话夹杂着普通话,“老街坊都认得我。”他拿起一只磨坏了后跟的皮鞋,比划着怎么修补,“现在年轻人坏了东西就扔,我们那时候啊,东西都要修到实在不能修为止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,家门口也有这样的老师傅。现在城里到处是商场,这种藏在普宁做服务的小巷子里的手艺摊,反倒成了稀罕物。不是说它们有多高级,而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熟悉感,让人心里踏实。

往前走几步,闻到一股中药味。是家推拿馆,门脸不大,里面传来轻轻的聊天声。我探头看了看,两位老师傅正在给客人按摩,手法看起来很有章法。这种地方不像大医院那么严肃,倒像是街坊邻里串门的地方,顺便把身上的酸痛给解决了。

我在想,为什么这些普宁小巷服务场所能一直存在?也许就是因为它们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,还有一种人情味。你知道师傅的手艺,师傅记得你的习惯,这种默契,不是随便哪个新开的商场能替代的。

巷子深处有家小卖部,老板娘正和买酱油的大妈聊着天。“你家孙子考上哪所中学了?”“就咱们市一中,还不错。”这样的对话平常得很,却让整条巷子活了起来。这些普宁小巷服务场所啊,说到底不只是做生意的地方,更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。理发店还有客人,裁缝铺的嗒嗒声还没停,修鞋大叔开始收拾工具。我站在巷口回头看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服务场所,其实织成了一张网,把日常生活稳稳地托住。它们不张扬,不出挑,就那么安静地待在巷子里,等着需要的人来。

也许再过些年,这样的巷子会越来越少。但至少在今天的普宁,还有这样一条做服务的小巷子,还有这些认认真真干活的手艺人,让匆忙的日子慢下来那么一点点。这大概就是为什么,我总愿意绕点路,从这条巷子经过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