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墨品茶海选工作室,即墨茗茶海选工作坊
最近路过城东老街,发现梧桐树下新开了两家特别的茶室。白墙黛瓦的木门前,分别挂着“即墨品茶海选工作室”和“即墨茗茶海选工作坊”的招牌。乍看名字像双生子,推门进去才知各有千秋。
先走进工作室,茶艺师正用玻璃壶冲泡明前龙井。水温控制在85度,茶叶在杯中舒展成朵朵兰花的模样。“我们这儿像茶叶博览会。”她笑着指向墙面的茶架,“每个月从各地精选叁十多种新茶,客人可以像参加海选赛似的逐样品尝,找到最合自己口味的茶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隔壁工作坊则是另一番光景。老榆木茶桌上摆着宋代建盏,穿着麻布茶服的老师傅在教客人闻香。他轻轻转动闻香杯:“别看‘茗茶’比‘品茶’只多了一点草字头,我们更注重茶叶的成长故事。比如这泡凤凰单丛,要讲它生长在海拔800米的山场,采摘时要在露水干透的午后...”
常来的张先生说,他现在每周都要来待半天:“在这儿才明白什么叫‘喝茶’。以前牛饮解渴,现在会注意茶汤颜色,感受回甘长短。有次在即墨品茶海选工作室尝到安溪铁观音,竟然喝出兰花香,第二天就带朋友来体验。”
茶艺师小林分享了个有趣现象:“很多客人最初分不清普洱的生熟,在两家来回品鉴后,居然能盲猜出茶叶产区。有对年轻夫妻在即墨茗茶海选工作坊学习了叁个月,现在家里茶具比厨房调料还齐全。”
暮色渐浓时,工作室亮起暖黄灯笼。几位熟客还坐在窗前,看着茶叶在壶中沉浮。青瓷杯里碧螺春的蒸汽袅袅上升,与晚风融成一片朦胧。这里不像生意场,倒像城市里的驿站,让匆忙的人们得以停驻,用一盏茶的时间重新认识生活。
街灯次第亮起,茶香仍在鼻尖萦绕。或许明天该带父亲来看看,他念叨多年的那款老茶,说不定就在某个紫砂罐里静静等待着知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