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青岛百名学生叁小时周边活动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15:01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场说走就走的周边漫游

最近朋友圈里刷到个挺有意思的活动——青岛百名学生叁小时周边活动。当时我就琢磨,叁小时能玩出什么花样?毕竟在青岛待久了,脑子里不是栈桥就是八大关,这种限定时间和人数的活动反倒让人好奇。

活动当天早上七点半,大巴车停在山东大学门口。让我意外的是组织得特别有序,每个小组都配了不同颜色的手环。领队是个大叁学长,举着喇叭说:“咱们今天不赶景点,就沿着崂山北线慢慢转,重点是用叁小时感受平时错过的风景。”这话一下子把大家从“打卡心态”里拉了出来。

车子沿着滨海公路开,五月的海风带着点咸味灌进车窗。第一站停在王哥庄的一片芦苇荡,这里根本不是常规景点,但成片的芦苇比人还高,风一吹就像绿色的浪。几个美术系的同学当场掏出速写本,有个女生边画边说:“原来总想着去市南区写生,没想到离家二十分钟的地方藏着这样的景色。”

接着往山里走,领队带着我们拐进一条石板小路。这时候太阳完全升起来了,光斑透过树叶洒在地上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农家院歇脚时,房东大爷端来自家种的樱桃。我们坐在柿子树下吃樱桃,聊着各自专业的趣事——化学系的同学在分析土壤成分,外语系的在教小朋友说英语,这种跨学科的交流特别自然。

返程前半小时,我们路过一片麦田。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特别耀眼,不知道谁先起的头,大家开始玩起小时候的游戏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输了要表演节目,居然用树叶吹出了《小星星》,引得路过的大爷也跟着打拍子。这种突如其来的快乐,比任何精心安排的环节都来得真实。

回到学校刚好十点半,正好叁小时。看着群里刷屏的照片,有人拍到了沾着露水的蜘蛛网,有人记录下村民编竹篮的手部特写。我突然理解了这个青岛百名学生叁小时周边活动的妙处——它不是在景点数量上做文章,而是帮我们重新发现“附近”的价值。有时候我们总想着去远方,反而忽略了车程一小时内的风景。

后来和活动策划者聊起,他说最初就是看到同学们总抱怨没时间远行,才想到设计这样的短途活动。现在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,有时是海岸线徒步,有时是探访老手艺人的工作室。这个青岛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模式渐渐成了传统,很多毕业生回校还会问起最新路线。

那次之后,我的周末彻底改变了。经常约上两叁好友,坐着公交车随意找个站点下车。有次在即墨古城遇到做泥老虎的老匠人,有次在黄岛发现了绝美的落日观景点。这些经历让我想起活动里领队说过的话:“旅游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,重要的是带着发现的眼睛。”现在我的手机相册里,少了标准游客照,多了很多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瞬间。

其实想想,年轻人需要的未必是长途旅行。在课业间隙抽个叁小时,足够完成一次心灵充电。关键是找到那群能一起发现美的人,还有那份说走就走的勇气。就像那天的樱桃树下的闲谈,麦田里的歌声,这些碎片拼成了大学生活里最明亮的记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