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,附近哪条巷子价格低
巷子深处的烟火气
路过宿迁大学城的时候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学生拎着小吃,有说有笑地从不同巷口钻出来。这时候就忍不住琢磨,宿迁大学城哪个胡同便宜?这问题就像心里长了草,不弄清楚总觉得痒痒的。
顺着体育场往西走,第一个十字路口右拐,会看见一条不算太宽的老街。路口摆水果摊的大姐特别健谈,她说自己在这儿摆了八年摊,哪家店换了几个老板都门儿清。这条街吧,乍看门面旧旧的,可仔细逛下来,一碗加了卤蛋的板面才卖七块钱。旁边奶茶店的学生告诉我,他们宿舍常组团来这儿,因为“花二十块钱能拎回去一大袋零食”。
再往深里走又是另一番光景。有个卖鸡蛋灌饼的夫妻店,下午四点才开门。女人负责揉面,男人管煎饼,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。他们家的饼总是鼓着金黄的泡泡,刷上自制的酱,再加片里脊,总共五块五。经常能看见穿拖鞋的男生站在摊前等饼,顺手翻着手机里的课件。
要说附近哪条巷子价格低,还真得往生活区后面绕。那几条并排的小巷子藏着不少惊喜,比如十块钱叁双的棉袜,论斤称的二手教材,还有永远挤满人的麻辣烫小铺。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房租比临街便宜一半,所以豆制品都可以多给学生加几块。
转过弯有家理发店特别有意思,门口红纸上直接写着“学生剪发十五元”。老师傅边剪头发边和客人聊考研还是考公,推子声嗡嗡响着,墙上还贴着前年毕业生留下的合影。这种店现在可真不多见了。
其实观察久了会发现,这些巷子的生存智慧很有意思。新开的饮品店会把招牌做得特别显眼,而做了多年的煎饼摊反而藏在树荫下。学生们用脚投票,哪家实惠哪家排队就长。有时候看着他们站在旧书摊前挑挑拣拣,为省下两叁块钱和老板软磨硬泡,倒让人想起自己当年读书的光景。
夜幕落下时,巷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。炒饭摊子刺啦刺啦冒着香气,水果摊的灯把苹果照得发亮。这些藏在大学城褶皱里的巷子,用最实在的价格装点着青春的日子。要说哪里能找到真正的实惠,或许就得像淘书那样,耐心地往深处多走几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