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壁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鹤壁未成年人一小时50元约玩伴
放学后的特殊交易
傍晚五点,鹤壁某小学门口聚满了接孩子的家长。人群中,一个穿校服的瘦高男生格外显眼——他手里举着张硬纸板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“陪玩陪写作业,一小时50元”。有个牵着孙子的老太太停下脚步,扶了扶老花镜:“现在初中生都出来做生意了?”
男生叫小磊,今年初二。他告诉我,这个点子是从同学那儿听来的。“班里好几个同学都在做,主要是陪小学生写作业、做游戏。”他掰着指头算,“周末带俩孩子,一天就能挣两百,比过年收红包还实在。”说着,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沓卡通卡片,“这是我自己画的奖励贴纸,作业完成得好就发一张,孩子们可爱这个了。”
这种鹤壁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现象,最近在几个老小区特别普遍。我跟着小磊去他今天的工作地点——某栋居民楼的客厅。沙发上坐着个七八岁的男孩,正对着数学题撅嘴。“你先自己读题,读叁遍我再过来。”小磊熟练地安排着,转头压低声音,“很多家长晚上加班,孩子放学后这两个小时成了真空期。我们就是来填这个空当的。”
家长们的算盘
“请大学生太贵,一小时起码八十。”在开发区工作的刘女士边看手机监控边说,“初中生收费低,而且刚从小学上来,功课门儿清。”她九岁的儿子正在屏幕里和小老师比赛拼乐高,“这种鹤壁未成年人一小时50元约玩伴的模式,对我们双职工家庭真是解了燃眉之急。”
不过也有家长犯嘀咕。赵大爷每天负责接孙子,他注意到小区里这样的“约玩伴”广告越来越多了:“这些半大孩子自己还是学生呢,能管好吗?我观察好几次了,有时候他们凑在一起打王者,这五十块钱花得值不值?”
就在我们聊天时,小磊正在教孩子用画图法解应用题。“你看,把苹果画成圆圈,分给叁个小朋友...”男孩突然打断:“小磊哥哥,你上次说考砸了被爸爸骂,现在数学及格了吗?”小磊耳根瞬间通红,咳嗽两声:“咱们继续解题...”
藏在零花钱背后的故事
小磊的记账本上,密密麻麻记着每笔收入。翻到叁月某页,他特意用红笔圈出一天:“那天挣了150,给我妈买了支口红。”他母亲在超市做收银员,生日那天收到礼物时愣住了,“她以为我偷钱,我解释了半天才相信是正当挣的。”
在鹤壁某些社区,这种初中生约小孩服务已经形成了小圈子。初叁女生悦悦组织了四个同学,建了个“作业帮帮团”微信群。“我们按特长分工,有专门辅导作文的,有带英语口语的,我负责美术启蒙。”她翻出手机相册,里面满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,“比刷题有意思多了,而且...”她突然顿了顿,“以后要是真当老师,这算不算提前实习?”
当然不是所有尝试都顺利。有个男孩坦言第一次上门时紧张得忘词:“那家小孩一直问我是不是家里穷才出来干活,我当时差点哭出来。”后来他掌握了窍门,现在会带着科学小实验材料去客户家,“水火箭原理讲叁次他们都不腻,家长觉得值回票价。”
成长的另一堂课
夜色渐浓,小磊结束今天的工作。男孩送他到电梯口,悄悄塞了颗巧克力。“明天还来吗?”“来,记得把今天教的加法背熟。”电梯门关上后,小磊看着镜子里穿校服的自己,忽然笑了:“挺奇怪的,教别人时,好像把自己学过的知识也理顺了。”
在鹤壁的大街小巷,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。某个辅导班里,两个初中生为“该先写语文还是数学”争得面红耳赤——他们正在模拟明天要给小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。窗外的霓虹灯渐次亮起,照在这些尚未完全长开的肩膀上。
如今走在鹤壁的社区公告栏前,偶尔还能看到手写的“约玩伴”广告。字迹稚嫩,定价清晰,落款处总是特别注明“某中初二某班学生”。这些纸条在风中轻轻摆动,像极了成长途中那些出其不意的转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