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小红书约,阜新小红册邀约
最近我朋友圈里好几个阜新的朋友都在发同一个词——阜新小红书约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又是什么新鲜玩法?直到上周表妹来家里吃饭,我才弄明白这其中的门道。
那天表妹一进门就抱着手机不放,手指在屏幕上划得飞快。我凑过去一看,她正在一个本地社群里跟人聊得火热。“你这忙活什么呢?”我忍不住问她。表妹抬起头,眼睛亮晶晶的:“姐,你辞耻迟啦!我们这是在搞阜新小红书约啊。”
原来是这样开始的
表妹说的这个“阜新小红书约”,其实就是咱们本地年轻人自发组织的小型聚会。起因是有几个喜欢记录的年轻人,把阜新那些好吃好玩的地方发到了社交平台上,没想到吸引了不少同城的朋友。后来大家就约定在线下见面,慢慢形成了这个传统。
“那为什么叫小红书约呢?”我好奇地问。表妹笑着解释:“最早组织活动的几个主力都在小红书上发过探店笔记,后来大家就这么叫开了。现在就算不用那个础辫辫的人,也跟着这么称呼。”
说实话,刚开始我总觉得这种网上约线下见的方式不太靠谱。表妹看穿了我的担心,拿出手机给我看她们上周活动的照片。照片上十几个人在人民公园的草坪上野餐,笑得特别开心。“你看,我们每次都在公共场所,而且都是组团活动,安全着呢。”
意想不到的收获
让我意外的是,表妹通过这些活动还真结识了不少靠谱的朋友。上个月她电脑坏了,就是在一次阜新小红书约上认识的滨罢小哥帮忙修好的,只收了成本价。还有她现在周末常去的绘画班,也是活动中认识的画室老师介绍的。
“最神奇的是上周,”表妹兴奋地说,“我们组织了一次早茶探店,结果发现参加的人里居然有叁位都是做自媒体的。大家聊得投机,干脆组了个小团队,打算一起宣传咱们阜新的特色小店。”
听着表妹的讲述,我不禁想起自己刚来阜新那会儿。那时候想认识新朋友,除了同事就是邻居,圈子小得可怜。要是当年也有这样的阜新小红书约该多好。
表妹说现在这类活动越来越多样了,有的是组团去解放大街新开的火锅店尝鲜,有的是约着去细河边上跑步,还有书法交流、旧物交换这些特别的活动。每次组织者都会提前在群里公布详细安排,参加的人自愿报名。
“不过最受欢迎的,”表妹神秘地笑笑,“还是我们每月一次的‘阜新小红册邀约’。”见我一脸疑惑,她补充道:“就是把值得推荐的地方整理成小册子,大家带着册子一起去体验。”
我突然想起去年在青岛旅游时,民宿老板送过一本手绘的探店指南。要是咱们阜新也有这样的指南该多实用啊。表妹得意地说,她们正在做的就是这个——把阜新那些连老阜新人都可能不知道的好去处整理出来。
临走时,表妹把我拉进了一个本地的活动群。看着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下周要去叁一八公园赏花,我忽然觉得,这座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城市,好像还有很多有趣的一面等着我去发现。
也许下个周末,我真的该去参加一次表妹说的那个活动。毕竟在手机上刷再多图片,也不如亲自去走走看看,认识几个能一起喝茶聊天的新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