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池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,如何辨别微信附近的人真实身份
河池微信附近的人怎么看是不是卖的
最近和几个河池的朋友聊天,说到微信附近的人功能。有人突然问:"你们说,怎么判断那些主动打招呼的人是不是卖东西的?"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。
其实啊,微信附近的人就像个虚拟的广场,什么人都能进来逛逛。有些人确实是想交朋友,但也不乏一些做微商、推销的。我有个在金城江区工作的朋友就说,他经常收到附近的人发来的广告,有时候还挺烦人的。
那要怎么分辨呢?首先看头像。正经交朋友的人,头像多半比较生活化,可能是自己的照片,或者风景、宠物之类的。而那些做推销的,头像往往带着明显的商业痕迹,比如产物图片、二维码,或者特别精致的网图。不过这点也不是绝对的,毕竟现在很多人做生意也挺讲究的。
然后就是打招呼的方式了。想正经聊天的人,开场白一般比较自然,比如"你好,看到你在附近,交个朋友"这样。但要是对方一上来就发商品信息,或者问你"需要特殊服务吗",那基本就能判断来意了。我在南丹县的一个表哥就遇到过,对方直接发来服装图片和价格,这意图太明显了。
还有个细节很关键——朋友圈。点开对方朋友圈看看,如果全是商品宣传,隔几分钟就发一条,那大概率是微商。要是朋友圈一片空白,或者只有一两条内容,那就得更谨慎了,说不定是刚注册的小号。
如何辨别微信附近的人真实身份
说到辨别真实身份,这事儿确实需要多留个心眼。现在网络环境复杂,保护好自己特别重要。
第一个方法是观察聊天内容。真实交友的人,聊天的内容会比较随性,可能聊聊河池本地的天气、美食,或者最近发生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有趣事儿。但如果对方总是把话题往特定方向引,比如一直问你的收入、住址,或者急着要见面,那就要警惕了。
第二个方法是验证身份信息。如果聊得不错,可以试着问问对方的工作、生活圈。真正在河池生活的人,应该能说出些本地人才知道的细节,比如金城江哪家螺蛳粉最正宗,或者宜州刘叁姐广场最近有什么活动。要是对方对这些都支支吾吾,那身份就很可疑了。
我认识的一个巴马瑶族姑娘就说,她通过附近的人认识了个自称在东兰县做茶叶生意的,结果聊到当地特产八角时,对方完全接不上话。后来才知道,这人根本不在河池。
还有个实用建议:别太快透露个人信息。刚开始聊天时,最好不要轻易说出自己的住址、工作单位这些敏感信息。如果对方非要视频验证,可以先通过微信自带的视频功能,这样至少不会泄露手机号。
其实啊,微信附近的人这个功能本身没问题,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。保持适当的警惕心没什么不好,毕竟网络那头坐着的是谁,我们确实没法一眼看穿。重要的是在交朋友的同时,也要懂得保护自己。
记得前阵子在天峨县出差时,遇到个大叔说他女儿就是通过附近的人认识了不少本地朋友,但每次见面都会选在人多的地方,比如商场或者公园,这样的做法就挺稳妥的。
网络社交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用好了能丰富生活,用不好可能带来麻烦。在河池这样的小城市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来就更近些,但该保持的界限还是要有的。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正在使用这个功能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