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火车站小巷子,景德镇火车站旁小街
每次路过景德镇火车站,我都会下意识朝那个方向多看两眼。那条小巷子啊,就夹在崭新的候车大楼和老旧居民楼中间,像被时光遗忘的角落。
巷口总飘着股特别的味道。刚出站的旅客拖着行李箱,轮子碾过坑洼的水泥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右手边早餐摊的蒸笼摞得老高,老板娘麻利地掀开最顶上那层,白雾“呼”地窜起来,混着肉包子的香气扑了路人满脸。“茶叶蛋卤豆干——”她拖着长音吆喝,声音擦过巷子里横七竖八的电线。
再往里走几步,景致又不同了。有个老师傅的修鞋摊支在墙根,太阳正好斜斜地照在他秃了一块的头顶上。他手指头缠着胶布,捏着针线在鞋底上来回穿梭,那专注劲儿,倒像在修补什么珍贵的瓷器。也是,在这座以瓷闻名的城市里,连修补都成了手艺。
巷子里的烟火与匠心
午后的光景,巷子才显出它真正的脾气。裁缝店里的老式缝纫机咔嗒咔嗒响,和隔壁五金店刺啦啦的切割声较着劲。杂货店老板把成捆的扫帚斜靠在墙边,路过时得侧着身子。二楼晾衣杆探出来,滴着水的衬衫差点蹭到脑门。住这儿的王大爷坐在自家门槛上摇蒲扇:“这巷子窄是窄了点,可去火车站方便啊,儿女们回来推开门就能吃上热乎饭。”
要说这景德镇火车站旁小街最打动人的,是那些藏在日常里的匠心。街尾那家开了二十年的拉面店,老板揉面团时总绷着脸,可把面下锅的瞬间,眼神就软了下来。面汤是头天半夜就开始熬的,他说汤底好不好,喝的人舌头知道。还有修理铺的李师傅,能修好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,拉链、收音机、小孩弄坏的玩具。他常说:“东西用久了有感情,能修就修,哪能随便扔。”这话听着普通,细想却觉着是在说这巷子,说这座城。
傍晚路灯亮起来,把行人影子拉得老长。刚下火车的人拖着疲惫的身子钻进巷子,闻到家常菜的香味,脚步不由得就快了。巷子尽头那棵老樟树下,几个老街坊正在下棋,争论声、笑语声、锅铲碰撞声,热热闹闹地混成一团。站在这头往那头看,火车站大厦的玻璃幕墙亮着冷光,可眼前这条景德镇火车站小巷子,却暖烘烘的,像个活生生的、会呼吸的人。
或许每条这样的巷子都在慢慢消失吧。但至少此刻,它还在那里,用自己独有的方式,迎送着每一个匆忙或悠闲的过客,成为这座城市最接地气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