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林小区上课约茶,虎林小区教学茶会
这几天路过虎林小区,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居民拎着茶具往活动室走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后来才从邻居张阿姨那儿听说,原来社区搞了个挺有意思的活动——虎林小区上课约茶。
说起来这个虎林小区教学茶会,还真不是普通喝茶聊天。上周叁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第一次活动,没想到完全颠覆了我对社区活动的印象。教学茶会的主讲人是住在12号楼的陈老师,退休前在农科院研究茶叶,讲起茶来特别接地气。
记得那天他一边烫洗茶具,一边和我们拉家常:“大家知道为什么泡绿茶要用85度的水吗?”没等我们回答,他自己先笑了:“其实啊,就跟炒青菜一样,火候太猛就把叶子烫熟啦!”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,紧张的气氛瞬间轻松不少。
茶香里的学问
陈老师讲课从来不用笔笔罢,就带着他那套用了十几年的紫砂壶。他说茶是要动手泡的,光讲理论没用。我们轮流练习冲泡手法,他从旁边指点:“手腕再放松点,对,就像这样轻轻绕着圈。”说来也怪,同样的茶叶,经他手一泡,味道确实更醇和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,这个虎林小区上课约茶活动把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聚到了一起。有像我这样的上班族,也有退休的叔叔阿姨,还有几个大学生。大家围着茶桌,慢慢都熟络起来。住在7号楼的小王说他最初是被“免费喝茶”吸引来的,结果现在每期都到,还专门买了笔记本做记录。
其实想想挺有意思的,现在人住在同一个小区,可能好几年都不认识。反而因为喝茶这个由头,大家渐渐成了茶友。有时候课后还不舍得走,继续坐着聊会儿天。上周下大雨,本以为来的人会少,结果活动室还是坐得满满当当。
泡茶如生活
陈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“茶叶在壶里浮浮沉沉,就像咱们过日子。”他教我们品茶要静心,要感受每一泡的变化。确实,第叁泡的龙井和第五泡的就是不一样,就像生活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。
这个虎林小区教学茶会现在已经办了八期,内容越来越丰富。除了基本的茶叶知识,还穿插着讲茶具保养、茶叶储存,甚至教我们怎么辨别茶叶品质。上次课陈老师还带来不同产地的水,让我们体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,这个环节特别受欢迎。
我发现参加活动后,自己泡茶的水平真提高了不少。昨天同事来家里做客,我按学到的方法泡了壶铁观音,他们都说我能开茶艺班了。其实哪敢当啊,就是比从前更懂得怎么把茶叶的本味泡出来。
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周叁晚上的虎林小区上课约茶。倒不全是冲着学技术去,更多的是享受那种氛围。氤氲茶香里,大家放下手机,专注地注水、出汤、品茗,偶尔交流下冲泡心得,这种感觉特别治愈。
听说下个月要讲普洱茶专题,楼里几个茶友已经约好要一起去。张阿姨还说要把她收藏的十年陈普洱带来分享。看来这个由社区牵头的茶会,正在变成我们生活中挺重要的一部分。毕竟在快节奏的城市里,能找到一个让心静下来的地方,确实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