潞城同城饮茶,潞城本地茶座相约
这两天路过老西街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茶馆,青瓦屋檐下挂着"潞城茶事"的木质招牌。推门时铃铛叮当作响,老板正用紫砂壶冲泡凤凰单丛,橙黄明亮的茶汤在白瓷杯里打着转,满屋子都是蜜兰香气。说来也巧,这已经是我本月第叁次在潞城遇见新开的茶空间了。
记得二十年前父亲带我去人民公园茶楼,褪色的八仙桌配着搪瓷杯,五块钱能喝一下午茉莉花茶。现在年轻人更爱约在融合茶室,点一壶冷萃乌龙配绿豆糕,坐在简约的新中式装修里拍短视频。有次在壹茶坊遇见位满头银发的奶奶,她捏着青花瓷盖碗悠然道:"从前觉得喝茶要去杭州苏州,如今在潞城本地茶座就能尝到狮峰龙井。"
茶香里的城市温度
上周叁在云起茶馆等人的时候,注意到邻桌发生件趣事。两位拼桌的陌生人因为对鸭屎香单丛的讨论聊开了,后来发现彼此祖籍竟是同个古镇。穿汉服的茶艺师笑着说,这样因茶结缘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确实,当叁十八度的暑气蒸腾着混凝土森林,这些散布在写字楼与住宅区之间的茶室,倒成了现代人的精神纳凉处。
城南那家"茶里"的主人很有意思,他在吧台后砌了整面墙的茶罐,按中国地图分区陈列。有次给我泡湖北恩施玉露时,突然起身翻出本《茶经》,指着泛黄的书页说陆羽当年可能到过这里。他坚持用本地山泉水冲泡,说这样才能激发出潞城同城饮茶独有的风味。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井水冰镇的西瓜,总觉得比现在任何纯净水泡的茶都多些说不清的甜意。
最近发现个新鲜现象,不少茶室悄悄拓展了夜间模式。暖黄灯笼映着竹帘,年轻人下班后组团来体验宋代点茶。木茶筅击打茶汤泛起雪沫,抹茶的清苦伴着夜风消散疲惫。这倒让我想起《东京梦华录》里记载的汴梁茶坊,原来千年前的人们也懂得在夜色里以茶会友。
前些天刷到同城网站的热门帖,竟是在征集"潞城最美窗景茶座"。翻着网友拍的照片,有的窗外是百年榕树的翠绿树冠,有的正对护城河的粼粼波光。最打动我的是张黄昏时分的抓拍:玻璃杯中的白毫银针竖立如笋,远处电视塔的轮廓恰好映在茶汤里,现代与传统就在这抹琥珀色中悄然对话。
茶艺师小陆告诉我,现在很多人把商务洽谈也约在茶室。"比起咖啡厅的嘈杂,这里更适合静心深谈。"她最近特意添置了几套不同容量的茶具,叁人以下用朱泥小壶,六人以上换仿宋执壶。说着她点燃一支崖柏香,青烟在阳光里螺旋上升,恍惚间觉得时光都慢了下来。
或许有一天,当外地朋友问起潞城特色时,我们不仅能推荐古迹名胜,还能自信地说:"明天早晨,我带你去尝尝在地人才知道的早茶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