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大连哪些小巷有揽客现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6:28:45 来源:原创内容

大连哪些角落能看到小巷揽客

这两天路过青泥洼桥附近,我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"热情似火"。刚拐进一条两米宽的小巷子,就听见有人压低声音招呼:"师傅,进来坐会儿不?"抬头一看,是个穿着花衬衫的大姐,半倚在挂着布帘的店门口。这条巷子真有意思,左边是卖海鲜的摊子,右边晾着居民楼的床单,中间却夹着几家亮粉灯的美容店。

其实这种现象吧,在火车站后身的老居民区更常见。那边巷子窄得只能过一个人,墙皮都斑驳了,可每到傍晚就热闹起来。有次我看见个年轻姑娘站在巷口,手里攥着宣传单,见到过往的男性就小声问:"大哥,按摩了解一下?"她身后那家店连招牌都没有,就玻璃门上贴着"足浴"两个褪色的字。

要说最集中的地方,还得数天津街那片老商圈。白天这里人来人往都是游客,可你要是往岔道里多走几步,就会发现些猫腻。比如有家挂着"特产商店"牌子的店铺,明明货架上空荡荡的,却总有人进出。我在对面奶茶店坐了半小时,看见叁个中年男子被个戴金链子的男人领进去,你说奇怪不?

不过要说最让人哭笑不得的,是有些摊主把生意做到了菜市场里。上周我去寺儿沟早市买菜,居然看见个卖活鸡的摊位旁,有个阿姨边拔鸡毛边朝路人使眼色:"老弟,后面有休息的地方。"她说的"后面",其实就是菜市场深处用木板隔出来的小隔间。

这些现象吧,说隐蔽也不算太隐蔽。就像西安路商圈有条美食街,晚上烧烤摊摆出来的时候,总会混进去几个发小卡片的人。他们专挑单独吃饭的男性,往桌上放印着暧昧图案的卡片,动作快得就像变魔术。

有回我特意在民主广场附近转悠,发现个有趣的现象。那些真正在巷子里做正经生意的店主,反而会把招牌做得特别大。比如有家修鞋铺,直接在巷子口立了块"老王修鞋"的霓虹灯牌,像是要跟某些生意划清界限似的。

说到这个,想起个细节。这些揽客的人眼神都特别毒,他们能准确分辨出本地人和游客。有次我带着外地朋友在中山广场拍照,明显感觉那些在巷口徘徊的人对我们兴趣缺缺。可等朋友单独去买水时,立刻就被两个人前后围住了。

现在这些场所也开始玩新花样了。比如在东港新区那边,有家挂着"痴搁体验馆"的店,外面看着挺正常,可每次路过都闻到浓浓的香水味。更离谱的是,有次深夜打车经过,司机师傅突然说:"这地方啊,我们接单都绕开走。"

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些现象就像野草似的,总在特定的土壤里冒头。要么是管理盲区,要么是老旧商圈,要么就是人员复杂的交通枢纽周边。不过话说回来,最近我发现有些地段确实清净了不少,可能和文明城市检查有关?

记得去年在劳动公园东门的小巷里,还能看见成排的“休闲屋”,现在再去,倒是变成了几家正经的便利店和洗衣房。变化总是在悄悄发生的,你说是不是?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