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嫩茶论坛,福安春茶品鉴交流
这几天的雨下得人心里发闷,幸好朋友捎来二两刚焙好的福安新茶。热水冲下去,那股子清冽的香气漫开来,整个人都舒坦了。这让我想起前阵子在福安嫩茶论坛上,茶友们聊得正热闹——每年这个时候,大家最惦记的就是这口春茶的鲜灵劲儿。
要说这福安春茶,还真有几分意思。它不像有些名茶端着架子,反倒是亲切得很。清明前后那十来天,茶农们踩着露水上山,专挑那刚冒头的嫩芽。采回来也讲究,当天就要完成萎凋和杀青,半点耽搁不得。我头一回见识这阵仗,是在论坛里看茶农老林发的视频。他手上不停,嘴里还念叨:“茶叶有灵性,你急它就老,你慢它就蔫。”这话我琢磨了好久。
茶桌上的学问
上周末几个论坛里的老茶客小聚,王姐带来的头采金牡丹可真是让大家开了眼。玻璃杯里泡开,叶片舒展开来,边上那圈金毫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。老陈咂了口茶汤,眯着眼说:“这茶有意思,头两泡是兰花香,叁泡之后竟转出蜜味来了。”大家轮流品着,都说今年春茶品质比往年又好了些。
其实喝茶这事儿,真不必太较真。我在论坛里常跟新茶友说,别被那些玄乎的术语唬住。好茶自己会说话,入口顺溜,回甘清甜,喝完全身舒坦,那就是对了。反倒是那些让人舌头发涩、喉咙发紧的,就算名头再响,也不必勉强。
福安这地方的山场确实占了便宜。海拔不高不低,常年云雾缭绕,砂质土壤排水好,茶树长得慢,内涵物质攒得足。茶农老李在论坛里分享过他的心得:“我们这儿做茶,求的是个‘活’字。茶要活,做茶的人心也要活。”他说的“活”,我理解就是顺其自然,不刻意,不强求。
现在上福安嫩茶论坛逛逛,能看到不少年轻面孔。他们带着新想法来,用现代仪器测茶多酚含量,分析氨基酸组成,但泡茶时还是老老实实用盖碗,遵循着老传统。这种新旧交融的劲儿,让福安春茶有了更多可能。有个“90后”茶人在论坛里发帖说,他试着用不同火功来焙同一批茶青,就为了找出最合适的那个点。
茶季忙起来,论坛里凌晨两叁点还有人在线。晒茶的、揉捻的、炭焙的,大家都乐意分享自己的进展。隔着屏幕,仿佛能闻到那股越来越浓的茶香。这种热火朝天的氛围,大概就是福安春茶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不光是舌尖的享受,更连着土地,系着人情。
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。我端起茶杯,又呷了一口。茶汤温润,喉底泛起的甘甜久久不散。这时手机亮了,论坛里弹出新消息——茶农小吴说,他今年试制的那批野茶明天就能开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