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私人外卖工作室,大理私厨外送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3:23:33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我家附近新开了两家挺有意思的小店,门面都不大,但总飘出诱人的香味。一家叫"大理私人外卖工作室",另一家是"大理私厨外送工作坊"。刚开始我还纳闷,这名字听着挺相似,难不成是同一家老板开的?后来才发现,原来是两个年轻厨师各自创办的私房菜项目。

先说工作室的小杨师傅吧。他的厨房就在小区车库里改造的,每天只接十单。我第一次点他家酸菜鱼时,还担心这种私人厨房会不会不卫生。结果送到后发现,装鱼的保温盒上贴着制作时间、厨师体温记录,连外卖员都戴着透明面罩。鱼片嫩滑得入口即化,汤底是用鱼骨熬了叁个小时的,跟连锁店那种调料包兑出来的完全不一样。

两种不一样的外卖体验

工作坊的阿英姐又是另一种风格。她专门做白族家常菜,每次送餐都会附赠小纸条:"今天用的香菇是清早从菜市场挑的"或者"乳扇是邻居阿婆自己做的"。有次我点黄焖鸡,她发现我连续点了叁天,特地多送了一瓶自己腌的酸木瓜,纸条上写着:"总吃重口味换个酸辣味解腻"。这种人情味,让人感觉不像在点外卖,倒像是邻居家阿姨给留了碗饭。

现在很多餐饮都搞标准化,但这两家私人外卖偏偏反着来。小杨师傅的菜单每周都换,要看当天买到什么新鲜食材。上周叁他突然在群里说:"今天在市场看到很好的牛肝菌,临时加个菌菇火锅,只有五份。"结果叁分钟就订光了。阿英姐更绝,春天会做鲜花饼,雨季做野生菌,冬天做腊排骨,跟着时令走。有老顾客开玩笑说,吃她家外卖能吃出四季变化。

其实刚开始他们过得挺难。小杨师傅原先在大酒店当厨师,辞职单干时家里人都反对。头两个月每天就两叁单,有次下大雨,他骑着电动车绕了半个城送餐,保温箱进了水,客人却因为迟到二十分钟给了差评。他坐在路边给我发消息说:"要不还是回酒店上班吧?"没想到当初那个给差评的客人后来成了老主顾,还介绍了好多同事来订餐。

阿英姐的故事更有意思。她原本只是喜欢给女儿做便当,后来女儿把饭菜照片发到网上,突然就有陌生人想来搭伙。从最开始一周接待两叁桌,到现在专门租了间工作室。她说最感动的是有个孕妇连续点了四个月安胎餐,生孩子后居然抱着宝宝来工作室拍照留念。

现在我家冰箱上贴着两家的菜单,想吃得正式点就找工作室,想吃家常味就选工作坊。有时候加班回来,打开还烫手的食盒,看着里面精心摆放的菜肴,会觉得这座城市里总有人在认真对待食物。前两天看见小杨师傅的朋友圈,他刚买了辆新的配送车,照片里笑得特别自豪。而阿英姐开始教小区里的宝妈们做私房菜了,她说想让更多人在家就能做出温暖的味道。

可能有人会觉得,不就是送个外卖嘛。但我觉得不一样,在这两家大理私人外卖工作室的餐盒里,装的不仅是食物,还有他们对烹饪的坚持,对每个订单的用心。就像昨天我同时收到两份外卖——工作室的新品试吃装和工作坊送的清明粑粑,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变得没那么冰冷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