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都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男人常去的昌都小巷
要说昌都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绕不开茶马广场后头那条青石板路。巷口总飘着酥油茶和青稞酒混着的香气,还没走近就能听见里头传来爽朗的笑声。这儿不像新修的商业街那样亮堂,墙皮有些斑驳,木门上的铜环也磨得发亮,可偏偏让人觉得踏实。
巷子深处老陈的甜茶馆开了二十叁年,蓝色门帘被风吹得卷了边。下午叁点光景,穿藏袍的扎西大叔正和几个老哥们儿磕着瓜子。“咱们昌都男人啊,累了就往巷子里钻。”他抹了把胡子上的茶沫,“外头改造的街道太整齐,反倒没味道了。”木桌上的铜壶突突冒着热气,他随手给邻座添了半碗,对方自然地接过,两人继续刚才对于虫草行情的话题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再往里走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。五十岁的多吉师傅在铺子里打藏刀,火钳夹着的银胚在锤下渐渐成形。“现在年轻人网购方便喽”,他用袖子擦擦额汗,“但老主顾还是爱来店里摸刀刃的弧度。”墙角堆着待修的马鞍和铜壶,都是牧民专程从县里送来的。他说男人常来的理由很简单——这里的东西用着趁手,话也听着顺耳。
隔壁唐卡画室的窗帘半敞着,偶尔有颜料的味道飘出来。画师平措正在调矿物颜料,石青和朱砂在陶碗里化开。“他们来看画是假”,他笑着指指后院,“其实是躲清净。”果然看见叁个男人坐在核桃树下,就着一壶青稞酒轻声聊天,妻子们去广场跳锅庄了,这儿成了临时的“男人窝”。
天色渐暗时巷子最热闹。烧烤摊支起灯泡,穿西装刚下班的年轻人和穿着传统藏装的老阿爸挤在同张桌子。卖酸奶的卓玛推车经过,熟客会自己掀开纱布舀一碗。“别处的馆子装修再好,也吃不出这种味道。”会计小李吹着烤牦牛肉串的热气,“在公司当乙方憋屈一天,来这儿喝两杯才缓过来。”
路灯亮起来,把男人们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。甜茶馆的老陈开始收拾桌椅,打铁铺熄了炉火,只有唐卡画室还透出些许微光。青石板路上交错着不同节奏的脚步声,渐渐散入夜色中。这条男人常去的昌都小巷,明天太阳升起时,又会飘起熟悉的酥油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