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明男人喜欢去的小巷子,附近男人常逛的小巷
巷口那盏昏黄的灯
巷口那盏昏黄的灯刚亮起来,老陈就趿拉着拖鞋慢悠悠晃进去了。这条藏在列东街后身的小巷,宽不过两米,水泥地面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巷子两边,剃头师傅老周正在给客人修面,推子嗡嗡响着;再往里走,是家做了叁十年的拌面店,灶台上的蒸汽混着葱香飘出来。
“来了?”拌面店老板头也不抬,手里抓着面往锅里下。老陈嗯了一声,熟门熟路地在矮塑料凳上坐下。这条巷子不像前面步行街那么光鲜,但叁明男人偏偏爱往这儿钻。你说为啥?可能就因为在这儿能喘口气。
五金店老王正和隔壁茶叶店老张下象棋,棋盘搁在装螺丝的纸箱上。“将!”老王一拍大腿,震得旁边搪瓷缸里的茶水直晃悠。老张不慌不忙跳了个马:“急什么,这不好好的?”他们在这巷子里做了十几年邻居,下棋的工夫比开店还长。
其实这条巷子没什么特别的,就是些小店,卖五金、修电器、剪头发。可附近男人常逛的小巷都有这么个特点——你总能找着个地方歇脚。老陈说,在办公室坐了一天,来这儿喝口茶,听老街坊扯几句,比什么都解乏。
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,老板是个退休老师。书架歪歪扭扭的,但什么书都有。常有个穿衬衫的年轻人来看书,一看就是一下午。“这儿安静,”他说,“而且老板从不催人。”
天色渐暗,巷子里的人反而多了起来。下班的、散步的,都往这儿聚。烧烤摊支起来了,滋滋冒着油香。几个中年人围坐在小桌旁,就着两瓶啤酒聊天。说的无非是孩子上学、工作琐事,但在这巷子里,这些话好像都变得轻松了些。
老陈吃完拌面,又晃到剃头铺。老周正给客人刮胡子,热毛巾敷上去,客人舒服地眯起眼。“明天帮我孙子理个发,”老陈说,“他嫌商场里的发型师话太多。”老周笑了:“咱这儿就这点好,安心办事,不多嘴。”
夜深了,巷子里的人慢慢散去。老周收拾着理发工具,拌面店拉下了卷帘门。但巷口那盏灯还亮着,昏黄的光照着青石板路,等着明天那些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