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山水磨工作室喝茶,眉山茶馆水磨坊品茶
顺着老街的青石板路往前走,耳边传来哗啦啦的水声,这就是眉山水磨工作室了。说是个工作室,其实更像老辈人记忆里的水磨坊,木轮子吱呀呀转着,把时光都磨得慢了下来。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,正往石磨里添新茶。“我们这儿啊,茶是水磨磨的,水是山泉水,味道跟机器打的就是不一样。”他说话时手上活儿不停,磨盘转动发出沉稳的摩擦声,茶香就这样一丝丝飘了出来。
老手艺泡出新味道
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,看着窗外那条带动水磨的小溪。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家也有这样的水磨,不过磨的是面粉。现在坐在这儿,听着相似的水声,喝的却是茶,这种感觉挺奇妙的。
茶上来了,是现磨的绿茶。茶汤颜色清亮,抿一口,嚯,这口感确实特别。不是那种张扬的香,而是绵绵密密地铺在舌头上,咽下去之后,回甘才慢慢泛上来。老板说,慢工出细活,水磨转得慢,茶叶的纤维一点一点断开,不像机器那样粗暴,所以茶汤更顺滑。
邻桌坐着一对老夫妇,老先生抿了口茶,眯着眼说:“这味儿,让我想起叁十年前在眉山茶馆水磨坊品茶的时光。”老太太笑着点头,两人就这么安静地坐着,偶尔低声交谈两句。我看着他们,忽然觉得,有些东西虽然形式变了,但那份闲适的心境,倒是一直没变。
说实话,现在满大街都是快速茶饮,叁十秒出杯,加了各种配料。不是说那些不好喝,只是坐在这里,看着水磨慢悠悠转,等一壶茶慢慢泡开,这种体验本身就成了生活的一种调剂。你会发现,原来慢下来,才能尝出更丰富的滋味。
水磨工作室里人来人往,有附近的老人每天准时来报到,也有年轻人好奇地进来体验。有个小伙子和老板聊得正欢,说要把这种传统形式和现代茶文化结合起来。老板笑呵呵的,既不反对也不盲目赞同,只是说:“不管怎么变,茶好喝才是根本。”
天色渐晚,我又要了壶新茶。这次是红茶,水磨磨过的红茶叶,泡出来的茶汤格外醇厚。店里的人渐渐少了,水声显得更加清晰。我想,或许这就是眉山水磨工作室最吸引人的地方——它不仅仅是个喝茶的场所,更是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空间。在这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就像那水磨,不紧不慢,却始终向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