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
最近在开平家长群里传开了一条消息,有个初中生花了500块钱打了叁个小时的电话。刚听说时我差点以为听错了——什么电话这么金贵?现在小孩视频聊天不都是免费的吗?
问了几个相熟的老师才知道,这事儿还真不简单。原来那孩子不是闲聊,而是通过某个线上平台找了个名校大学生做学业辅导。数学压轴题、物理电路分析、英语完形填空,叁个小时里把积攒的难题问了个遍。那大学生据说是985高校的学霸,讲课特别有方法,孩子一听就懂。
这笔账到底值不值
500块3小时,平均每小时160多块钱。乍看挺贵,但仔细想想,现在校外辅导班一对一课就要叁百起步,还未必能找到这么好的老师。那孩子妈妈后来在群里说,她原本也心疼钱,但看到孩子终于搞懂了困扰半学期的知识点,第二天小测验破天荒得了满分,突然觉得这钱花得值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邻居家孩子,每周坐两小时公交车去市里上辅导班,来回车费二十多,加上150的课时费,其实和这个开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花费差不多,还节省了路上时间。这么一比,这种远程辅导反而更划算。
当然也有人质疑,这么贵的电话,普通家庭哪负担得起?确实,对打工家庭来说,500块可能是半个月的菜钱。但换个角度想,如果偶尔一次就能解决关键问题,帮助孩子突破学习瓶颈,家长可能也愿意试试。
新型学习方式正在兴起
我侄女也在读初中,她说现在同学间很流行这种“约课”。遇到难题不再是埋头苦想,而是在专门的平台预约大学生家教,按小时付费。这些“小老师”刚经历过中考高考,解题思路更贴近初中生,比学校老师讲得还容易懂。
就像那个开平初中生的例子,叁个小时专注解决一个问题,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很难实现。学校里老师要照顾四五十个学生,不可能为一个人反复讲解。
不过这种学生高价通话叁小时的现象也让人思考:是不是也反映了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足?如果课堂内容已经足够,孩子们何必额外花这么多钱补课呢?
有个当老师的朋友说得实在:“现在教育资源不平衡,好老师都往城里跑。乡镇学校的孩子想考好高中,不得不想办法找优质辅导。”这话听着有点无奈,却是现实。
这件事最打动我的,是看到现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。为了弄懂一个问题,愿意想办法找资源,甚至自己安排学习计划。那个开平初中生就是省了叁个月的零花钱,才攒够了这次辅导费。这种为学习投资的态度,比很多天天被逼着读书的孩子强多了。
当然,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经常性的高价辅导。但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:学习方式正在多样化,关键是找到适合孩子的那一种。也许不一定要花500块钱,但那种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精神,确实值得点赞。
想起我们读书那会儿,遇到难题只能等第二天问老师。现在孩子们动动手指就能联系到名校学霸,这确实是时代的进步。不过最重要的,还是保持那份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——这才是学习最本质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