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站街快餐约学生,兰溪路边小吃寻学子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52:15 来源:原创内容

傍晚的兰溪老街上飘着油炸的香气,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蹲在路边摊前,等着老板翻动铁板上的里脊肉。穿着校服的男孩接过塑料袋,烫得左右倒手,嘴里嚷着“饿死了饿死了”,那模样让我想起十年前同样在这条街晃荡的自己。

巷口五金店老板摇着蒲扇说:“这些娃儿啊,放学就爱往这儿钻。”他伸手指了指斜对面,“以前那排店面换了好几茬,就这些小吃摊最经熬。”顺着他的方向望去,麻辣烫的蒸汽正模糊了“兰溪站街快餐约学生”的霓虹灯牌,红绿光影在雾气里晕染开来。

巷子深处的烟火气

再往里走,情况就不同了。炒粉摊的老板娘认得常来的学生,会偷偷给加个蛋。她说这些孩子家里忙,爸妈没空做饭,她就当自家孩子照顾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每周五都来,总是坐在最靠里的位置,边吃炒粉边背英语单词。

其实挺多人都误会了“兰溪路边小吃寻学子”这回事。隔壁修车铺的张师傅说得实在:“哪有什么复杂的?就是娃儿们找个便宜又管饱的地方,咱们街坊顺手照应着。”他指着树底下那几张歪歪扭扭的塑料凳,“这地方虽然破,但孩子们坐在这儿写作业,比家里冷冰冰的饭桌强。”

我跟着那个戴眼镜的男生往巷子深处走,看见他熟门熟路地拐进一栋老居民楼。楼下小卖部的阿姨正在收衣服,见了他就喊:“小斌,你妈今晚夜班,让你在我这儿吃饭!”男孩应了一声,却还是先往小吃摊方向去了。

炸串摊的刘姐告诉我,小斌妈妈是医院的护工,经常加班。“这孩子懂事,知道妈妈辛苦,就说不爱吃家里饭,非要在我们这儿解决。”她往锅里下了份宽粉,“其实我们都知道,他是想省点钱。”

霓虹灯下的另一面
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是所有灯光都温暖。有些店面确实打着“学生优惠”的幌子,卖的却是别的东西。我亲眼见过几个染黄头发的年轻人,守在巷子暗处对过往学生挤眉弄眼。这时候修车铺的张师傅就会故意把收音机开得震天响,用他的话说:“老鼠怕响动。”

老住户们自有对策。便利店王阿姨在门口摆了免费茶摊,说是给街坊歇脚,其实主要为了盯着对面那家游戏厅。“不能让他们太出格。”她递给我一杯凉茶,“我们这些老骨头,别的做不了,当个路灯总还行。”

那晚我坐在五金店门口,看见小斌背着书包从游戏厅门口快步走过。两个社会青年刚要上前搭话,修车铺的收音机突然炸响豫剧,惊得他们缩回阴影里。小斌顺利走到炒粉摊前,老板娘正等着他,锅里的油噼啪作响。

这条街就像个微缩的世界,光明与阴影交织。但让人欣慰的是,总有热心的街坊在守护着这些学子。也许正如五金店老板说的:“石头缝里还能长草呢,何况这么大条街。”那些温暖的小吃摊,就是照进巷子里的光。

临走时我又遇见小斌,他正在麻辣烫摊前写作业。老板娘给他多加了两颗鱼丸,他抬头笑了笑,继续埋头演算数学题。霓虹灯的光落在他作业本上,把方程式也染成了温暖的橙色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