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城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,禹城大学生如何被邀请出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7:55:36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禹城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有人闲聊时提到这样的话题:现在的大学生周末都去哪儿了?怎么才能约他们出来参加活动?说实话,这种困惑我去年也遇到过。

那时候我们社区想办个端午节活动,需要些年轻人来帮忙策划。我在公园碰到个戴眼镜的男生,正捧着书坐在长椅上看。我凑过去搭话,刚开始他挺拘谨的,后来听说活动能让他负责视频拍摄,眼睛立马就亮了。他说平时总被当成小孩子,其实特别想参与正经事。

他们不是难约,是要找对方式

后来接触多了才发现,禹城的大学生其实挺愿意走出校园的。关键得明白他们现在关注什么。比如上个季度图书馆举办的文创市集,组织者在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发了招募帖,两天就报满了叁十多个摊位。还有个例子是体育中心开的免费搏击课,教练在校园墙发了张帅气的训练照,当晚微信群里就炸开锅了。

我认识个在禹师读大叁的女生小林,她说最反感那种"来凑个人数"的邀请。有次某单位搞活动,群发消息说"诚邀大学生参与",结果去了就是当背景板。倒是上周青少年宫请她教小朋友做手工,提前把材料包拍照发她,还让她自己设计课程,她连夜就做好了笔笔罢。

现在禹城这些年轻人啊,与其说难约,不如说更看重价值认同。他们愿意为感兴趣的事情付出时间,但讨厌被当成工具人。这话是小林亲口说的,她说要是活动能写进社会实践证明,或者和专业相关,同学们抢着报名。

去年冬天有件事让我特别触动。新区商圈搞灯光节需要志愿者,组织者很用心地做了电子邀请函,写明每个岗位能锻炼什么能力,连休息区准备的零食都拍照附上。结果不仅本地的学生来了,连附近城市的大学生都坐高铁过来参与。那几天商圈奶茶店老板乐坏了,说从来没同时见过这么多年轻人。

其实看看禹城现在做得好的几个地方——世纪广场的读书会每月爆满,民营美术馆的展览总有学生当讲解员,就连老巷子里的非遗工坊都开始有年轻人来学手艺。这些活动的组织者都说,关键要把大学生当成合作伙伴,而不是来充场面的观众。

最近文化馆的老张想了新招,把他负责的戏曲社团排练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,特意标注"欢迎大学生来创新改编"。你猜怎么着?第二天就来几个传媒系的学生,说要给传统剧目加全息投影。现在每次排练,后台都围着一群举着稳定器的年轻人。

所以说啊,禹城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这个问题,答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。那些空座位不是没人坐,是得换上他们喜欢的茶具。当活动真正尊重年轻人的时间和智慧时,那些闪着光的创意和活力,自然会流淌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