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克达拉品茶海选工作室,可克达拉茗茶海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38:34 来源:原创内容

路过可克达拉新城区的朋友最近总能看到两块相邻的招牌——左边挂着“可克达拉品茶海选工作室”,右边则是“可克达拉茗茶海选工作坊”。乍看像对孪生兄弟,可往里走两步,嚯,里头讲究可大不相同。

先说工作室这边。整面墙的紫砂壶在暖光灯下泛着包浆的光,穿棉麻衫的茶艺师正用茶针慢慢撬着普洱茶饼。水将沸未沸时,他突然停手:“听这松涛声?”等人凑近了,才不紧不慢冲第一泡。茶汤在白瓷碗里转出琥珀色,他指尖轻推茶海:“03年的布朗山,你细品喉韵。”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工作坊那头倒是热闹得像过年。穿民族服饰的姑娘们端着茶盘穿梭,青花盖碗挨个儿斟满。有位大姐刚抿了口金骏眉,眼睛就亮了:“这蜜香!跟我们武夷山老家焙的火候一个样!”旁边戴草帽的大爷咂巴着嘴里的日照绿,突然扯住负责人问:“你们收不收自炒茶?我后院那几棵老茶树...”

其实两家主理人是师兄弟。师兄守着手工制茶的规矩,师弟专攻茶叶落地生根。去年霜冻,师弟工作坊的育苗棚差点全军覆没,是师兄带着老茶农连夜支起炭火盆。现在工作坊展架上还摆着当时救活的茶苗,标签写着:霜打过的乌龙更甜。

清明前采头春茶那阵子,工作室的茶台索性搬到了工作坊的茶园里。带着露水的鲜叶直接铺满竹匾,谁路过都能上手揉两把。穿汉服的小姑娘举着手机直播:“看呀,这片叶子从枝头到茶盏不到叁小时!”她没留意身后,老师傅正把炒青锅当打击乐,哼着锡伯族小调翻动茶叶。

最近工作室架起了试茶直播间,背景却是工作坊的茶田。镜头前,茶艺师用建水紫陶泡着十五年陈普洱;镜头外,采茶工背着竹篓穿过晨雾。有次连线到东北茶友,人家好奇:“你们新疆也产茶?”师弟笑着指指身后雪山:“冰川水浇灌的,要不要尝尝带着雪味的茶?”

茶农老周现在每周叁雷打不动来工作室“上课”。他捧着自家茶厂新制的毛尖,看茶艺师怎样用叁才杯分出七道汤色。转身到工作坊,又拉着农科所技术员研究茶树防虫。有回他举着两罐茶样比较:“左边是按古法焙的,右边是工作坊新培育的树种——你们说,这算不算是让老树发新芽?”

黄昏时分,工作室开始布置夜茶席,工作坊则迎来采摘晚茶的村民。瓷壶与竹篓在霞光里交错,紫砂罐旁的玻璃瓶插着刚折的茶枝。风过时,满院都是活的茶香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