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州微信快餐人到付款,贺州微信订餐人到付款
这几天咱们贺州的朋友圈里,有个词儿挺火的——微信快餐。前两天我加班到八点多,饿得前胸贴后背,同事老李凑过来说:“试试微信上那家‘老街坊’?直接加他们微信点餐,吃完抹嘴走人,月底统一结算,方便得很。”
当时我就琢磨,这不就跟平时在楼下小馆子记账吃饭一个理嘛?半信半疑地扫了码,发现菜单上从黄姚豆豉粉到公会牛腩面应有尽有。选好菜品发给店家,对方秒回了个确认表情。二十分钟后,穿着印有“贺州微信快餐”字样工作服的送餐员就提着保温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。
这新鲜事儿靠不靠谱
说实话,头回用我也心里打鼓。你说这既没第叁方平台担保,又不像外卖础笔笔能随时退款,万一遇到问题找谁说理去?可连续用了叁四次后发现,人家店主王姐在贺州开了八年餐馆,老街坊们都认得她。有回送来的牛腩面汤洒了些,我还没开口,她主动在微信上说:“兄弟对不住,这单算我的。”第二天还补送了份龟苓膏。
现在我跟几个同事都养成了习惯,每天午饭前在微信群喊一嗓子“今天凑单谁参加”,五六个同事各自把想吃的发群里,统一点餐能省配送费。上周叁暴雨,写字楼底下餐馆全挤满人,我们坐在工位上喝着热茶,等着热饭送上门,那滋味别提多舒坦。
这种贺州微信快餐人到付款的模式,特别适合我们这些上班族。不用揣现金,不用抢座位,更不用在雨天撑着伞满街找吃的。月底对着微信账单核对消费记录,还能清楚知道这个月在吃饭上花了多少钱。
我观察过送餐员的工作状态,他们每天上午十点半就开始在城区穿梭。有次聊起来,送餐小哥说现在每天能送四十多单,比在平台接单挣得多,因为店家不用被抽成。这倒让我想起现在满大街的蓝骑士、黄骑士,平台抽成越来越高,最后不都转嫁到消费者头上?
当然也有人担心安全问题。其实咱们贺州地方不大,餐饮圈子更小,要是哪家店味道不正宗或者缺斤短两,不用两天消息就能传遍全城。这种熟人社会的监督,比什么评分体系都管用。现在我家楼下那家肠粉店也搞起贺州微信订餐人到付款,老板娘说光老顾客的订单就忙不过来。
前两天路过王姐的店面,发现她重新装修了厨房,添了叁个保温箱。她边擦汗边笑:“现在每天微信上能接两百多单,得对得起街坊们的信任。”说着麻利地把打包好的八宝饭放进送餐箱,箱子上“微信订餐,月结方便”八个字特别醒目。
夜里十点收到她发的今日特价菜信息,我突然觉得,这种带着烟火气的交易方式,就像小时候街角杂货店的赊账本,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在手机点外卖都要看满减算券的今天,能这样简简单单吃顿饭,倒是让人找回些熟悉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