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品茶工作室,临汾茶文化交流空间
临汾这座古城,总透着股说不出的韵味。走在老街上,时不时能闻到若有若无的茶香,像是这座城市自带的背景音乐。说来也巧,前些天朋友拽着我去了一家临汾品茶工作室,这一去倒让我对喝茶这事儿有了新认识。
推开木门,风铃轻轻响动,茶香扑面而来。店主是位穿着棉麻衬衫的中年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。他抬头笑笑:“来得正好,水刚沸。”没有多余的客套,就像招待常来的老友。我原以为这样的临汾品茶工作室会显得高深莫测,没想到处处透着家常的亲切。
茶香里的相遇
刚落座,旁边有位大爷正端着闻香杯仔细品鉴。他转头搭话:“我每周都来,这儿能碰到懂茶的朋友。”这时我才注意到,靠窗的长桌围坐着几个年轻人,他们带着自己的紫砂壶来交流养壶心得。角落里还有个妈妈带着孩子在认茶具,小朋友正小心翼翼地用茶夹练习夹杯子。
店主递来一杯刚沏好的滇红,茶汤透亮如琥珀。他随口说道:“咱们这个临汾茶文化交流空间啊,不光是卖茶,更想让喝茶变成大家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事。”我抿了一口,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,突然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。
谈话间了解到,这里周末常有老茶客带着珍藏来分享。有时是八十年代的老普洱,有时是自家烘的桂花乌龙。最热闹的是周叁晚上的品鉴会,不同职业的人围坐一桌,从茶叶品种聊到人生百态。这种不设门槛的交流,让茶文化变得生动起来。
茶汤中的温度
记得那次遇上一位退休教师,她带着自己配的八宝茶来给大家品尝。“年轻时在甘肃工作养成的习惯,”她边配料边说,“现在回临汾了,想把这味道分享给更多人。”她熟练地将冰糖、红枣、桂圆夹进盖碗,最后撒上一把枸杞。沸水冲下去的瞬间,甜香四溢。
店主后来告诉我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。有年轻人来学茶艺准备开店,有老茶友来交流收藏,还有外国游客好奇地来体验中国茶道。这个临汾品茶工作室渐渐成了连接人与人的纽带,比咖啡馆多了几分禅意,又比传统茶楼少了些距离感。
墙上挂着客人留下的便签,有写“今天喝到了难忘的单丛”,也有写“谢谢老板教我认全了六大茶类”。最让我触动的是那张画着简笔画的便签:一个小人端着茶杯,旁边写着“在这里学会了静下心来”。
第二次去的时候,我已经能分辨出正山小种特有的松烟香。店主正在教新客如何握盖碗不烫手,那认真的模样让我想起第一次来时的笨拙。现在我也敢尝试着泡茶了,虽然动作还不那么流畅,但至少知道了什么叫“悬壶高冲”,什么叫“关公巡城”。
雨天的午后,工作室里格外安静。听着雨打屋檐的声音,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,突然觉得生活本该如此。不需要刻意追寻什么深奥的道理,就在这一斟一饮之间,时光慢了下来,心里也踏实了许多。
临走时买了半斤凤凰单丛,店主额外包了一小撮茉莉银针让我尝尝。他说:“喝茶这事急不得,多试几种,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款。”这句话说得真好,找茶如交友,都得靠缘分。
如今每次经过那条街,都会不自觉放慢脚步。透过玻璃窗,总能看到新的面孔在品茶,老茶客在聊天。这家临汾茶文化交流空间就像个温润的容器,装得下各式各样的故事,也装得下整座城市的闲适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