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枝花200米范围约会,附近200米内找人见面
攀枝花200米范围约会,附近200米内找人见面
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?前两天我蹲在炳草岗大桥底下嗦米线呢,手机突然弹出个通知——“附近200米有人想认识你”。当时我筷子都停半空了,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:这年头连交朋友都按米计算了?
其实刚开始我也犯嘀咕。攀枝花这地方吧,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真要找个能聊到一块儿的人,还真得像在凤凰花丛里找朵特别的。不过既然科技都发展到这份上了,试试又何妨?
你还别说,第一次成功见面就在中心广场那个花坛旁边。从发出邀请到碰面,前后不到二十分钟。那姑娘穿着蓝裙子,手里拿着两杯冰粉,老远就冲我挥手。后来我们坐在长椅上聊了整整一下午,从攀钢的转型聊到仁和的芒果,从金沙江的晚风聊到二滩的水雾。发现两个人居然都在同一栋写字楼上班,她在12层做设计,我在8楼搞策划,这大半年愣是没碰过面。
现在这种约会方式在攀枝花年轻人里挺流行的。周末约着去奥林匹克吃烤鱼,下班后到竹湖园散步,或者干脆就约在楼下便利店买根冰棍。倒不是说非要发展成什么关系,就是觉得在这种快节奏里,能有个随时能见上面的朋友特别踏实。
我有个同事更绝。她通过这个功能找到了同小区的羽毛球搭子,现在每周叁晚上固定去市体育馆打球。她说最神奇的是有次在电梯里遇到,两人相视一笑才反应过来——原来每天早上在电梯里碰见的口罩姑娘就是球友。
当然啦,也不是每次都能碰上投缘的。记得有回约在咖啡店,对方开口就问收入存款,半小时里看了十几次手表。我也只能陪着把咖啡喝完,出门就把联系方式删了。这种事吧,讲究个缘分,成了是惊喜,不成也算多了段经历。
现在天气好的晚上,我常约几个在攀枝花200米范围内认识的朋友去金沙江边遛弯。看着对岸的灯火明明灭灭,江水哗啦啦地拍着堤岸,突然觉得这座城变得亲切多了。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面孔,说不定哪天就会坐在你旁边,一起聊聊今天的晚霞真好看。
其实想想挺奇妙的。科技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到百米之内,但真正让心靠近的,还是得靠芒果树下那次坦诚的交谈,凉面摊前那场开怀大笑,或者只是并肩走着,听对方说说今天遇见的琐碎烦恼。
昨天我又收到个新提醒,显示楼下面馆老板也想拓展社交圈。这下可好,以后去吃牛肉面是不是能多加点香菜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