胶州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邻近区域旧楼别称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9:04:44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个称呼的由来

第一次听说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还是大三那年。我跟几个同学在学校西门外的烧烤摊吃夜宵,隔壁桌的学长一边撸串一边指着马路对面那片老旧楼房说:“当年我们可都管那儿叫炮楼。”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,脑子里立马浮现出抗战剧里那些又高又窄的碉堡。

后来跟本地同学聊起,才慢慢明白过来。原来这片五六层高的老居民楼,是零几年大学城刚建好时的第一批配套宿舍。那时候周边全是荒地,就这几栋楼孤零零立着,方方正正的水泥外墙,每层窗户排列得密密麻麻,从远处看真有点像军事据点。也不知是谁先起的头,“炮楼”这名字就在学生间传开了。

市井烟火与青春记忆

现在这片老楼可热闹多了。一楼全改成了店面,麻辣烫、复印社、奶茶店、网吧,什么都有。每到晚上,烧烤摊的油烟混着学生们的笑闹声,把整条街烘得热热闹闹的。记得有回去买炒饭,老板娘一边颠锅一边说:“你们这些学生娃,一届届都管这儿叫炮楼,叫得我们这片的快递小哥都学会了。”

说来也怪,明明是新盖的楼房,怎么就被叫成“旧楼”了呢?隔壁宿舍的老王给我解惑:“咱学校后面不是又盖了新的公寓区嘛,带电梯的那种。跟新的比,这些步梯楼可不就成旧楼了?”他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,确实听不少同学把这里叫做“老楼区”或者直接说“去旧楼那边取快递”。

住在炮楼旁边的同学跟我说,这儿的隔音确实不太好,晚上能听见隔壁打游戏的声音。但好处是便宜啊,一个月房租才新区的一半。而且下楼走两步就是小吃街,半夜饿了随时能下来撸个串,这种便利可是新公寓比不了的。

称呼背后的温度

有回跟已经毕业的师兄吃饭,他听说我们还管那儿叫炮楼,笑得特别开心:“这名字都传了十多年了啊!”他说当年给女朋友在楼下奶茶店排队,冬天冻得直跺脚,现在想起来却觉得特别美好。这些看似随意的别称,好像把不同年代学生的青春都串在了一起。

前两天路过炮楼,看见几个新生在楼底下找门牌号,其中一个拿着手机导航说:“导航上写的是学林街,可是学长让我到炮楼这边等。”我不由得笑了,这些约定俗成的叫法,比正式地名更有生命力。就像北京的中关村、上海的陆家嘴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民间的地图谱。

或许再过些年,等这片老楼真的拆了重建,炮楼这个名字还会留在学长学姐们的聊天里。到时候他们会说:“当年我们常去的那个炮楼底下,现在都变成购物中心了。”这些扎根在日常生活里的称呼,比任何官方地名都来得亲切,带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