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江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,内江大学生邀约方式现状
最近和朋友聊天,总有人提起内江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这个话题。这事儿吧,听起来好像挺简单,不就是年轻人一起玩嘛,但仔细想想,里面的门道还真不少。
走在内江师范学院门口,能看到不少学生在等朋友。他们手里拿着奶茶,叁叁两两相约去万达广场逛街,或者约着去甜城湖边散步。这种随性的见面方式,其实挺能体现现在年轻人的社交习惯——没那么正式,更看重轻松自然的感觉。
线上平台的兴起
说到内江大学生邀约方式现状,就不得不提线上平台的变化。前几年大家还习惯在贴吧发帖,现在更多转向了微信群和蚕蚕群。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“万能墙”,上面经常能看到各种邀约信息:周末组队去大洲广场跳舞的,约人一起去图书馆复习的,甚至还有凑人数玩剧本杀的。
不过我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虽然线上联系方便,但真要约人出来,很多人反而更谨慎了。有个大二学生跟我说,他现在约同学打球,都得提前两叁天在常聊的微信群里说好,临时起意的邀约经常凑不齐人。“大家都有自己的安排,不像以前在宿舍楼下喊一嗓子就行。”
说到内江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,不得不提各种校园活动。上学期我路过内江职院,正赶上他们办校园音乐节。舞台旁边摆着好多社团招新的桌子,动漫社、街舞社、摄影协会……这些社团成了很多学生认识新朋友的重要渠道。一个摄影社团的负责人告诉我,他们每周组织外拍活动,新成员很快就能融入进来。
现在的大学生,想法确实和我们那时候不太一样。他们更看重共同兴趣,也更有主见。单纯为了交际而交际的场合,他们反而不太感兴趣。有次我在太白楼喝茶,听到邻桌几个学生在商量周末去哪玩。其中一个人提议去 KTV,另一个直接说:“不如去清吧坐坐,能好好聊天。”你看,他们更在意聚会的质量。
说到内江大学生邀约方式现状,还有个变化挺明显——付费活动变多了。比如周末的油画体验课、陶艺工坊,或者户外徒步活动。这类活动通常要交几十块钱,但报名的人反而挺踊跃。可能花钱的活动筛选掉了那些只是随便来看看的人,留下来的都是真心想参与的吧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邀约都这么顺利。有个在成都读书放假回来的学生跟我说,他在内江约老同学吃饭,经常要提前一周定时间。“大家实习的实习,兼职的兼职,想凑齐一桌人真不容易。”这话让我想起现在年轻人的时间,确实被分割得特别细碎。
对了,现在大学生约人还有个特点:喜欢找“搭子”。吃饭搭子、自习搭子、运动搭子……这种关系既不用太亲密,又能满足具体的社交需求,挺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。我在大千园就经常看到约着一起跑步的学生,跑完步各自散去,既锻炼了身体,又不会占用太多时间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去年在师院门口看到的海报,上面写着“周末骑行甜城湖,招募队友”。这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小型活动,现在在内江的大学里特别常见。不需要太多人,叁五知己,找个周末下午,就能度过一段愉快时光。
说到底,内江现在别人怎么约到大学生这件事,反映的是年轻人社交方式的变化。他们更自主,更看重兴趣相投,也更懂得把握社交距离。可能正因为这样,那些真诚的、有共同话题的邀约,反而更容易得到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