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兴水磨工作室喝茶,资兴水坊雅聚品茗
推开资兴水磨工作室那扇木门,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。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,耳边是石磨咯吱咯吱的声响,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家的动静。几个朋友正围坐在窗前的老榆木茶台边,见我来了,笑着招招手:“来得正好,这泡凤凰单丛刚出汤。”
穿棉麻布衫的茶艺师不紧不慢地烫杯、斟茶,手法娴熟得像在抚琴。她笑着说:“我们这儿的水磨面粉做茶点最合适,待会你们尝尝刚蒸的桂花米糕。”窗外,清冽的山溪顺着竹渠流过工作室门口的水车,潺潺水声和屋内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,让人忘了看手机。
茶香里的旧时光
端着温热的茶杯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陪爷爷去茶馆的日子。那时的茶馆也是这样,简简单单的方桌条凳,一壶茶能喝上大半天。现在的网红茶馆装修得精致,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在这儿,石磨缓缓转动着,麦香混着茶香,倒让我找回了几分从前的踏实感。
“其实磨面粉和泡茶是一个道理,”茶艺师往盖碗里添水,“都得慢工出细活。现在的机器五分钟磨完的面,总不如石磨慢慢转出来的香甜。”她轻轻晃动手中的公道杯,“茶叶也是,急不得。”
朋友老陈接过话头:“可不是嘛,上回我带客户来这儿喝茶,本来火急火燎的,坐着喝了两泡,说话节奏都慢下来了。”他抿了口茶,“后来合同谈得特别顺利,你说怪不怪?”
水坊雅聚的午后
转到资兴水坊已是下午。这儿离工作室不远,沿溪走十分钟就到。水坊更像是个开放的小院,几把遮阳伞,几处茶席散落在水边。有人在下棋,有人在看书,还有个大姐带着孩子在喂锦鲤。
掌柜是个留山羊胡的年轻人,大家都叫他阿斌。他正给一桌客人演示宋代点茶,茶筅击拂茶汤的沙沙声,听着格外治愈。“我们这儿没太多规矩,”阿斌说,“想喝什么茶自己选,想坐哪儿随意。前几天还有个画家在这儿坐了一下午,画完了整本速写。”
我选了处树下的位置,要了泡去年的白牡丹。茶水在杯中泛着浅金色,偶尔有花瓣落在茶盘上,也懒得去拂。斜对面的老爷子在教孙女认茶叶,小女孩举着叶片对着阳光看的样子,让人忍不住微笑。
资兴水磨工作室喝茶的体验很特别,它不刻意复古,也不追赶时髦,就是安安稳稳地做着自己。石磨转着,茶水沸着,时光像溪水一样从容流淌。这种简单,反倒成了现在最难得的东西。
太阳西斜时,阿斌开始收拾茶具。临走他送我一小包工作室磨的全麦面粉:“回去煮个粥,暖胃。”走在回家的青石板路上,我想着,这样能让人静下来的地方,以后要常来才好。毕竟,生活需要些这样的停顿,就像茶需要慢慢品,面粉需要慢慢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