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州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的盘州火车站小胡同
盘州火车站小巷子,我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。你说它有什么特别的吧,倒也不是,就是那种旧旧的感觉,让人心里头怪踏实的。这条巷子和旁边邻近的盘州火车站小胡同,像是车站这出大戏的后台,前台是南来北往的列车和行色匆匆的旅客,后台嘛,就是这些安安静静的老街巷。
巷子不宽,刚够两辆叁轮车错身。地面是青石板铺的,年头久了,被雨水和脚步磨得发亮,有些地方还长了薄薄的青苔。两旁的房子都不高,白色的墙皮有些斑驳,露出里面黄泥的底色。二楼的木窗户半开着,偶尔能看到晾着的衣服,或是探出半个身子浇花的老奶奶。
巷子里的老手艺
巷口有个修鞋的老师傅,他的摊位就占着一米见方的地方。我去修过几次鞋,他总是不紧不慢的,手里的活计却一点不含糊。“急不得,”他常这么说,“鞋跟歪了,得一点点敲正,就像人走路,步子乱了也得慢慢顺过来。”他的话不多,但听着特别在理。旁边的盘州火车站小胡同里,还有个做竹编的老太太,手指灵活得像在跳舞,竹篾在她手里叁绕两绕,就变成了篮子或是筛子。
这些老手艺在别处已经很少见到了,可在这两条巷子里,却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。不是说它们有多特别,而是那种不慌不忙的劲儿,让你觉得时间在这里走得慢了些。
傍晚时分,巷子开始热闹起来。下班的人推着自行车慢慢走过,车铃叮叮当当的。几家小吃店飘出饭菜的香味,那是家常的炒菜味,不是大饭店里那种浓烈的香料味。有家卖糯米饭的小摊,老板娘认得常来的客人,“老样子?”她就问这么一句,然后麻利地包好一份,多放一勺花生米。
我特别喜欢这个时候的盘州火车站小巷子,它像是活了过来,但又不像车站那样匆忙。人们在这里停下脚步,打个招呼,聊上几句,仿佛这一天的奔波,总要在这里缓一缓才算完整。
晚上九点过后,巷子又安静下来。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亮着,把行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从巷子这头望到那头,能看见火车站钟楼上的灯光。这时候的盘州火车站小胡同里,偶尔会传来电视的声音,或是谁家孩子的哭声,但这些声音反而让夜晚显得更静了。
我有时会想,为什么我们对这样的老巷子这么留恋?也许是因为在火车站这样人来人往的地方,它提供了一种难得安定感。它见证了多少离别和重逢,自己却始终在那里,不声不响地。
站前广场上新盖的大楼一天比一天高,玻璃幕墙亮闪闪的。但这几条巷子还是老样子,像是不愿意跟着时代跑得太快。这倒也好,总该有些地方让我们记得来时的路。
下次你要是路过盘州火车站,别急着赶车,不妨拐进这条盘州火车站小巷子走一走。闻闻那家的炒菜香,看看修鞋师傅的手艺,或者在青石板路上站一会儿。你会发现,原来火车站不只有匆匆的脚步,还有这样安闲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