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玩维妹的地方,绵竹维族姑娘游玩点
要说绵竹哪里能找到维族姑娘开的特色小店,城南那片新开的民俗街还真是个不错的地儿。上周叁我闲着没事,骑着电动车转悠过去,老远就闻到一股烤包子的焦香。
拐过街角,看见个戴小花帽的姑娘正往馕坑里贴面饼,动作那叫一个利索。她家店门口挂着手工刺绣的艾德莱斯绸,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我忍不住凑近瞧,那姑娘抬头笑了笑:"刚出炉的玫瑰馕,来一个?"
这条青石板路走起来咯吱响,两旁都是彩漆木门脸儿。卖核桃玛仁糖的摊子前围着几个小孩,玻璃柜里摞着切糕,琥珀色的糖浆裹着果仁,看着就馋人。
歌舞晚会的意外收获
那天傍晚正巧赶上他们搞露天麦西热甫。手鼓一响,穿石榴裙的姑娘们旋起来像朵朵彩云。有个扎满头小辫的姑娘跳得特别欢实,银色铃铛在脚踝叮当响。后来才知道她白天在街口卖手工酸奶,五块钱一碗,里头还撒着新疆葡萄干。
要说绵竹玩维妹的地方,其实不单指某个具体场所。这些从喀什、和田来的姑娘们,把家乡的味道都搬来了。我常去的那家凉粉店,老板娘总爱在调味时哼着木卡姆,辣子里拌进去的仿佛不只是香料,还有天山脚下的风。
记得有回见着个卖英吉沙小刀的姑娘,她非要在刀柄刻上"绵竹"二字。说是要把第二故乡也刻进手艺里。那天我们聊得投机,她还请我喝了咸奶茶,铜壶里倒出来的茶汤飘着奶皮子,咸香里透着股暖意。
现在这条街越来越热闹了。卖烤羊肉的阿依努尔学会了四川话,吆喝时总把"香得很"挂在嘴边。而对面的绵竹维族姑娘游玩点,已经成了年轻人打卡的新去处。那些挂在梁下的热瓦普,墙上的和田挂毯,都在诉说着跨越山河的故事。
黄昏时分最是动人。夕阳给整条街镀上金边,刚出炉的烤全羊滴着油花,手鼓声混着笑语飘出去老远。有个叫阿孜古丽的姑娘告诉我,她准备在店里添置些绵竹年画,让新疆的歌舞与蜀地的水墨碰出点儿新花样。
往巷子深处走,还能听见都塔尔弹唱。那把桑木琴箱震出的旋律,像是把塔克拉玛干的沙粒都抖落在了川西坝子。偶尔有老人坐在门槛上打磨慕斯莱斯宝石,银锤敲打声清脆得像在给夜色打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