冀州私人工作室品茶,冀州个人茶室品茗
那天路过老城区巷子,突然闻到一阵茶香,顺着味道拐进一家小店,才发现是个私人茶工作室。老板正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,见到我就笑了:"来得正好,尝尝刚到的凤凰单丛。"
这种工作室和普通茶馆不太一样,更像朋友家的客厅。没有密密麻麻的座位,就两叁张茶桌,架子上摆着各式茶罐。墙上挂着毛笔字,写着"茶缘"二字。老板说,来这里的人不光是喝茶,更是图个清静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记得第一次在冀州个人茶室品茗,我看着老板慢悠悠地温壶、投茶、醒茶,每个动作都像在打太极。他边说边做:"急不得,一急茶就慌了。"水柱从壶嘴划出优美的弧线,茶叶在盖碗里缓缓舒展。那一刻,窗外的车水马龙都远了。
工作室主人收藏了不少有意思的茶具。有套手绘青花瓷,是他特意从景德镇淘来的。他说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器皿,就像给音乐选合适的音箱。乌龙茶适合小壶,普洱茶要用厚壁紫砂,绿茶最好用玻璃杯,能看见叶子跳舞。
常来的客人渐渐成了茶友。有位退休教师每周都来,就坐在角落那个固定位置。他说在这喝的不是茶,是回忆。有时带着老照片,有时捧着旧书,一坐就是一下午。工作室主人从不催他,反倒常给他留着他最爱的正山小种。
茶汤里的讲究
在冀州私人工作室品茶,能学到不少门道。比如泡茶的水温,原来大有学问。绿茶80度就够了,白茶85度,红茶90度,乌龙茶要滚烫的100度。有一次我泡的茶总是发苦,老板过来一看就笑了:"水太烫了,把茶叶烫坏啦。"
他们很在意茶叶的来源。有次拿来一批新茶,工作室主人先看干茶形状,再闻香气,然后开汤看叶底。他教我辨认:"好茶的叶子泡开后是完整的,摸起来有弹性。"那些来历不明的茶叶,他坚决不收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用心。有位客人对咖啡因敏感,工作室主人就特意准备了老白茶。说经过陈化的茶,咖啡因含量低,不影响睡眠。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,在大茶馆里是很难遇到的。
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,能有个地方让人安心坐下,专注地喝杯茶,真是种福气。在冀州个人茶室品茗的日子里,我学会了等待水开,观察茶叶舒展,细品每一泡的变化。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,却让人莫名踏实。
工作室主人常说,茶如人生,不必太满,七分正好。就像他泡茶从不把水注满,留叁分人情。这话我琢磨了很久,越琢磨越有味道。或许这就是私人茶室的魅力,不止于茶,更在于那份恰到好处的人情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