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500一晚同城约茶,乐山同城约茶500一次
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“乐山500一晚同城约茶”的经历,说实话,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我心里直犯嘀咕——这年头怎么连喝茶都搞出这么多花样了?正好上周去乐山出差,带着满肚子好奇,我决定亲自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提前叁天就在某平台预约了位置,客服反复确认了到店时间,说他们家主打量身定制。到了地方才发现,这家茶室藏在老城区的一栋翻新民居里,青瓦木门很不起眼,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。穿着棉麻制服的小妹笑着迎上来:“先生是预约了今晚的品茶体验吧?我们这儿主打的是私人定制茶席,500块包含叁款当季新茶和茶点,还能根据您的口味调整冲泡方式。”
茶香里的门道
负责泡茶的师傅是个本地人,手指尖带着常年泡茶留下的淡黄。他边烫茶杯边说:“很多人看到‘乐山同城约茶500一次’就觉得贵,其实我们用的都是核心产区的明前茶。”他拎起茶叶罐给我闻香,“像这款峨眉雪芽,每年就采那么七天,每斤成本都要上千。”看着他行云流水的动作,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景区花80块喝的所谓“特级毛峰”,那滋味真是天差地别。
第二泡茶是犍为茉莉花茶,师傅特意用了玻璃壶。看着洁白的花瓣在琥珀色的茶汤里舒展,他闲聊道:“上周有个成都来的客人,连着来了叁晚,说在我们这儿找到了二十年前在茶馆听评书的感觉。”这时隔壁间传来若有若无的古琴声,窗外是乐山老城区星星点点的灯火,确实比那些网红奶茶店多了几分韵味。
临走前我注意到账本上记录着当天的客人,发现居然有七八个都是熟客。收银小妹一边打包茶点一边说:“很多人第一次来是因为好奇,后来就成了固定客人。毕竟现在想找个能安静说话的地方不容易。”她递给我一罐试饮装的金奖甘露,“这个带回去尝尝,水温85度最好。”
回到酒店翻看手机,发现同城论坛里对于“乐山500一晚同城约茶”的讨论还真不少。有个自称茶叶经销商的网友算了一笔账:如果按顶级茶叶的市场价,再加上场地、人工和定制服务,这个定价其实挺合理。倒是那些打着低价旗号的茶座,用的什么原料就难说了。
第二天早上去江边散步,遇见个晨练的老茶客。听我提起现在流行的茶室,他摇着蒲扇笑道:“我们年轻时五分钱就能在茶馆泡整天,现在年轻人愿意花五百块喝茶是好事啊,说明传统茶文化又活过来了。”望着雾蒙蒙的江面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这样的体验买单——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能有个让人慢下来的空间,本来就是件奢侈的事。
回程高铁上刷到那家茶室的朋友圈更新,这次他们推出了季节限定版的桂花九曲红梅。图片里瓷白的盖碗盛着金红的茶汤,旁边配着现打的桂花糕。我顺手把链接转给了爱喝茶的同事,没想到他立刻回复:“这家的‘乐山同城约茶500一次’我上个月试过,比成都同档次的便宜多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