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马300元连做带吹,侯马叁百元全套服务
这两天翻朋友圈,看到有人转发“侯马300元连做带吹”的广告,底下还有不少人在问具体地址。说实在的,这种街头小广告现在还挺常见,有时候晚上路过某些小巷子,墙面上就能看见用马克笔写的“侯马叁百元全套服务”。
我有个在侯马开出租车的远房表哥,平时拉活到深夜,对这类事情见得最多。有次跟他一起吃夜宵,他就随口提过:“那些站在路灯底下招手的人啊,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。有的司机跑夜车累了,还真会停下车问价钱。”他说这些的时候,语气很平淡,就像在说今天天气怎么样。
街头巷尾的生存现状
说起来,这种现象其实存在好些年了。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,做这行的人好像就多了起来。有的是从外地来的,有的是本地人,情况都不太一样。不过他们有个共同点,就是不太愿意多说自己的事。有回我试着跟一个在巷口站着的中年女人搭话,刚问了两句,她就很警惕地走开了。
这种“侯马300元连做带吹”的服务,价格倒是多年没怎么涨。现在随便下个馆子都要一两百,这个价位确实让人有点意外。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,这行的竞争可能挺激烈的,价格高了就没人找。
我表哥说,通常这些人都集中在几个固定的区域。老汽车站后面那条街,还有城东那片待拆迁的旧楼房附近,都是他们常活动的地方。“有时候深更半夜拉客到那些地方,心里还真有点发毛。”他夹了口菜,笑了笑,“倒不是怕别的,主要是担心遇到查车的。”
光顾者的不同面孔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找这种“侯马叁百元全套服务”的人,什么样的都有。有打工的,做小生意的,甚至还有穿着挺体面的上班族。我表哥说他拉过一位客人,穿着西装打着领带,下车前还特意把婚戒摘了放进兜里。
“人嘛,总有孤单的时候。”我表哥吐了个烟圈,说得挺实在,“有的人可能就是图个有人陪着说说话,不一定是真想做什么。大半夜的,一个人在外头晃荡,心里空落落的。”
不过他也提醒,这种地方的安全性确实没法保证。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,出了事连找人都难。去年就在城东那片旧楼区,发生过一起顾客被偷钱包的事,最后也只能自认倒霉。
说到这,我想起之前路过那种小巷子,看到墙上除了“侯马300元连做带吹”的字样,旁边还贴着派出所的警示标语,提醒大家注意安全,不要参与违法活动。两种信息贴在一起,看起来有点讽刺,但又很现实。
这种生意能一直存在,说到底还是因为有需求。现在社会压力大,不少人心里都憋着事,又找不到人倾诉。花几百块钱,既能解决生理需求,又能有人说说话,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挺划算的。
不过我表哥说得对,这种事毕竟不合法,风险也大。他跑车这么多年,见过不少因为这种事惹上麻烦的。有的是被骗了钱,有的是家庭闹矛盾,最严重的一次,有个客人还被打伤了。
现在晚上开车经过那些地方,看到路边站着的人,我心里总会有点复杂。一方面觉得他们不容易,大冷天的还在外头等客;另一方面又觉得,如果能找到正经工作,谁愿意做这个呢?
但话说回来,每个人的处境不同,我们也不好随便评判。只是如果身边有朋友提起想找这种“侯马叁百元全套服务”,我都会劝他们再想想。毕竟安全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,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