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邻近火车站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7:41:10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那盏灯

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我打小就在这儿跑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雨天会映出屋檐下燕子的影子。巷口王阿姨的杂货铺开了二十多年,木头柜台被摸出了包浆,她总说这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啊,装着她半辈子的烟火气。

前天遇见刚搬来的小陈夫妇,拖着行李箱在巷子里转悠。我问找啥呢,小伙子挠头笑:“听说这邻近火车站的小巷房租实惠,没想到里头别有洞天。”是啊,外头人看这里只觉得是车站的附属品,可住久了才懂,铁轨的轰鸣早被巷子里的生活揉碎了,化进清晨的豆浆和傍晚的象棋声里。

老张的修鞋摊就在转角第叁棵梧桐树下。他在这儿摆了叁十年摊,皮锤起落间,见证了多少双奔波归来的鞋。有次闲聊,他说起从前这邻近火车站的小巷可不是现在这样——那会儿路灯暗,晚上回来得摸黑。后来大伙儿凑钱装了路灯,橘黄色的光把窄巷照得透亮,下夜班的邻居再不用深一脚浅一脚了。

要说这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最动人的,是它总在细微处给你惊喜。比如李奶奶窗前那盆栀子花,每年五月香透半条街;比如总蹲在瓦罐上的虎斑猫,见人就“喵”一声,像是执勤的保安。这些琐碎编织成网,兜住了匆忙日子里的温情。

去年巷尾开了家小书店,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。他说特意选在邻近火车站的小巷,就是喜欢这种“闹中取静”的劲儿。果然,总能看到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进来翻两页书,再匆匆赶车。时间在这里变得很轻,像书页间漏下的光尘。

傍晚时分最热闹。放学孩子的笑声、炒菜的滋啦声、收音机里的评弹声交织着,把整条栖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炖成一锅生活的高汤。住在七楼的赵爷爷每天准时下楼遛弯,他说在这走了十几年,闭着眼都能摸回单元门。

其实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毛细血管——它们不在旅游手册上,却真实地输送着城市的体温。就像此刻,晚风穿过晾衣绳上的衬衫,隔壁传来蒜瓣下锅的爆香,我忽然觉得,所谓归属感,大概就是知道在某条熟悉的巷子里,永远亮着为你点亮的灯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