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200元在丽江的情缘故事
石板路被月光照得发亮,我裹紧外套钻进巷子深处的小酒馆。驻唱歌手哼着不知名的民谣,吉他和弦在潮湿的空气里轻轻颤动。老板是个扎着马尾的纳西族汉子,他指了指墙角的空位:“最低消费200,啤酒自取。”
就是在那个泛着木香的角落,我遇见了小禾。她独自坐在斑驳的窗边,手指绕着玻璃杯沿打转,像在等人,又像在等一个永远不会来的故事。
200块能换什么
“你说在丽江,200块钱能买到什么?”她突然转过头问我,眼睛亮得像古城头顶的星星。没等我回答,她自己接了下去,“能住两晚青旅,能吃十碗鸡豆凉粉,也能...”她顿了顿,“买一段不知真假的心动。”
后来我才知道,她说的就是丽江附近200块钱的爱情。这种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,像雨季的彩虹,美得让人挪不开眼,消散时却连水汽都不留下。
我们聊到打烊,老板开始收拾桌椅。出门时她掏出两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压在杯子下——正好是我们这桌的消费。夜晚的凉意扑面而来,她把手揣进兜里:“明天我要去泸沽湖了。”
在别处的早晨
第二天清晨,我鬼使神差地坐上了去泸沽湖的大巴。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六个小时,终于在湖畔停下。而她就在码头,穿着昨天的红裙子,仿佛早知道我会来。
“200块。”她笑着伸出手,“车费础础。”
我们在湖边走了很久,聊各自的生活。她是从上海逃来的设计师,我是被项目压垮的程序员。她说这座城市让她喘不过气,所以来丽江附近寻找某种可能。而200元在丽江的情缘故事,或许就是我们这样——明知短暂,却依然投入。
摩梭族的船夫摇着猪槽船从身边经过,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谣。小禾说,这些歌词大概在讲相遇和离别。水鸟掠过湖面,留下转瞬即逝的波纹。
第叁个夜晚
回到古城已是深夜,我们坐在五一街的台阶上分享同一块鲜花饼。她说这是她待在丽江的最后一晚,明天就要回上海了。“你知道吗?我遇到过叁个说要带我看雪山的人,最后都消失在微信列表里。”
她歪头笑了笑,“所以这次,我选择在故事还没变质前离开。”
凌晨四点,她拖着行李箱走过青石板路,轮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。我站在客栈门口,看着她红色的背影渐渐融进晨雾里。她没有回头,就像她说的——不要告别,告别会让相遇变得沉重。
手机突然震动,收到她的转账:100元。备注写着:“扯平了。”
我对着空荡的巷子发了很久的呆,想起她说过的话。在丽江,200块钱可以是一顿饭、两晚住宿、叁段故事,也可以是一场心照不宣的相遇与离别。这些200元在丽江的情缘故事啊,就像雪山脚下的蒲公英,风一吹就散落在四方,但确实曾经在阳光下闪耀过。
天快亮了,我转身走进客栈。床头放着她落下的半包普洱茶,包装纸上用眉笔画了个小小的笑脸。热水冲开茶叶时,香气弥漫了整个房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