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中上课喝茶辩辩群,巴中学习休闲交流群
最近在朋友推荐下,我加入了一个挺特别的线上空间——巴中上课喝茶辩辩群。说实话,刚看到这个名字时我还愣了一下,上课和喝茶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怎么就放一起了?带着几分好奇,我点了进去。
群公告写得挺直白:“这里不搞填鸭式教学,咱们就像朋友围炉夜话,边学边聊。” 管理员是个爽朗的巴中本地姑娘,大家都叫她小雨。她告诉我,建这个群的初衷特别简单:“现在网课那么多,但一个人对着屏幕太闷了,学着学着就走神。要是能像在茶馆里那样,有人陪着聊聊天,该多好。”
这里的氛围不太一样
进群第叁天,正好赶上他们的“周四读书会”。那晚八点,群里准时热闹起来。那天讨论的是《平凡的世界》,但没人正襟危坐地分析人物形象,反而都在分享自己的故事。有个叫“山城大叔”的成员说,他年轻时在工地上搬砖,累了就靠在水泥袋上看这本书。他说:“少平那娃儿让我明白,再苦的日子,心里也得揣着点光亮。”
这些话特别实在,就像真的在茶馆里听邻桌大叔拉家常。时不时有人插句话:“叔,您这话在理!”然后发个喝茶的表情。那种感觉,比单纯听课温暖多了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,这个巴中学习休闲交流群还搞过几次“线上茶馆”活动。大家开着语音,各自泡杯茶,有时聊聊巴中本地文化,有时纯粹听听老成员讲他们年轻时的趣事。那种氛围很奇妙——虽然彼此隔着屏幕,却能感受到温度。
学习本该是件轻松的事
记得有次讨论到学习方法,群里有个中学老师说了段话让我印象深刻:“为什么很多孩子一提学习就头疼?因为学习变成任务了。其实求知是人的本能,就像喝茶聊天一样自然。” 这话点醒了我,我们太习惯把学习弄得严肃紧张,却忘了知识原本就来自生活。
现在这个巴中上课喝茶辩辩群已经成了我每天必看的地方。上周我还参加了他们的方言保护小课堂,跟着本地老人学了不少地道的巴中话。这种学习方式特别舒心,就像在巷子口的老茶馆里边品茶边听故事,不经意间就收获了不少东西。
前两天小雨在群里说,又有一批新朋友加入了。看着欢迎的鲜花表情刷屏,我忽然明白了这个群受欢迎的原因——它把学习和生活重新连接了起来。在这里,求知不再孤单,成长有人陪伴,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状态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