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喝茶上课群,九江品茶学习交流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34:02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总有朋友问我,九江喝茶上课群到底是干什么的?其实啊,就是咱们本地一群爱喝茶的人凑在一块儿,慢慢形成了这个九江品茶学习交流组。

你可能要问了,喝茶就喝茶呗,怎么还叫“上课”呢?这话说起来就有意思了。去年春天,我和几个茶友在甘棠湖边喝茶,老陈带了一泡他刚从武夷山淘回来的正岩肉桂。大家一边喝一边聊,不知不觉就讨论了整整一下午——从茶叶的采摘时间,到冲泡的水温控制,再到岩茶特有的“岩韵”是怎么回事。临走时,小赵突然说:“今天这哪是喝茶啊,简直上了堂茶文化课!”这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们。

从随意品饮到有意学习

打那以后,我们这群人喝茶就越来越“认真”了。每个周末聚在一起,不再是随便泡壶茶闲聊,而是每次都有个主题。有时候聚焦一种茶,比如对比不同年份的白牡丹;有时候研究一个技巧,比如怎样把水温控制得恰到好处。群里老李开玩笑说:“咱们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喝茶上课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”

记得有次我们专门研究怎么泡绿茶,试了叁种不同的水温。80度的水泡出来的龙井,鲜爽是鲜爽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等试到85度那泡,哎,香气一下子就出来了,那种豆香味,恰到好处。小王当时就感慨:“原来差这5度,味道能差这么多!”这种亲身比较得来的经验,比看书本上的理论要直观多了。

我们这群人里,有喝了二十多年茶的老茶客,也有刚入门的小白。老茶客的经验丰富,能说出我们说不出的细微差别;年轻人呢,思维活跃,经常能找到新颖的冲泡方法。这种互相学习的氛围特别好,谁都没有架子,泡得不好也没人笑话,大家一块儿琢磨怎么改进。

茶香里的情谊

说来也怪,通过这个九江喝茶上课群,大家的关系反而比单纯的朋友更近了一步。可能是共同学习的缘故吧,每次聚会都特别投入。上个月,小刘从云南带回一款生普,刚开始喝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涩味太重。但谁都没放弃,我们试着调整冲泡时间和手法,第叁泡的时候,那个回甘就出来了,特别持久。

现在我家里专门留了个柜子放茶具,各种盖碗、紫砂壶、公道杯,越来越齐全。老婆常笑话我:“你这比上学时候还用功。”确实,每次准备“上课”前,我都会提前把要用的茶具清洗一遍,把要品的茶叶准备好,这种感觉,还真像小学生准备第二天的课本似的,心里充满期待。

最重要的是,在这个九江品茶学习交流组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品茶,更学会了慢下来。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,连喝茶都常常是匆匆忙忙的。而在这里,大家能静下心来,专注于手中的这杯茶,感受每一泡的变化,这种专注本身就很治愈。

前两天又有新朋友加入,她好奇地问我们需要准备什么。我说很简单,带个杯子,带颗平常心就行。其实喝茶这件事,不在于器具多高级,茶叶多名贵,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感受,去学习,去分享。我们这个群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,大概就是因为大家都抱着同样的心态吧。

窗外又飘起了细雨,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泡壶老白茶。我看着手机里九江喝茶上课群闪烁的消息,大家正在商量下周的活动内容。不知道这次,又会品到什么好茶,又能学到什么新知识呢?想想就让人期待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