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交附近100块叁小时,近郊百元叁小时休闲
最近和朋友聊起周末去哪儿,突然提到古交附近100块叁个小时这种玩法,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有点纳闷——这价钱能玩出什么花样?
上周末实在闲得发慌,决定亲自去探探路。开车沿着太古高速走,不到四十分钟就看见古交出站口的指示牌。顺着县道拐进山里,路边突然冒出个手写牌子:"停车休闲 三小时一百"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近郊百元三小时休闲吗?
百元门票里藏着什么
交钱进了院子才发觉,这地方比想象中宽敞。老板是本地人,端着茶壶乐呵呵地介绍:"咱这儿按钟点收费,一百块包茶水、果盘,还能在菜园子里摘时令蔬菜。"竹棚底下摆着藤编桌椅,山风顺着沟谷吹过来,比空调舒服多了。
隔壁桌的大姐显然是常客,正教新来的怎么辨认野菜:"马齿苋要选嫩尖,回去拌蒜泥最香。"看她篮子里水灵灵的青菜,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每周都来。这种慢悠悠的节奏,倒是把都市人的焦虑都熨平了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后山的步道。沿着溪流往上走,石板路被踩得发亮,林子里飘着松针的清香。遇到放羊的老乡闲聊,他说这条小路他走了叁十年,"现在城里人也爱来这儿晃悠,说是...叫什么森林浴?"
时间在这儿变慢了
坐在核桃树下发呆时,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的。反而能静下心看蚂蚁搬家,听布谷鸟叫。老板过来添茶水时念叨:"很多人刚开始都坐不住,过个把小时就舒坦了。"确实,当时钟不再切成碎片,叁小时居然显得格外漫长。
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田埂上写生,画架支在菜畦边上。过去瞅了眼,画布上是泛着金光的玉米须,比照片还有生气。他们说要在这儿完成采风作业,"比在画室对着石膏像强多了。"
夕阳西下时,管理员挨个提醒时间快到。有人提着刚摘的黄瓜去称重,有人在井台边冲洗沾泥的手。结完账走出大门,手机突然涌入一堆消息提示音,那个瞬间竟有些舍不得。这种古交附近100块叁个小时的体验,就像给生活按了个暂停键。
回城的车上,朋友发微信问玩得怎么样。我回了句:"下周末要不要一起?带你去个能听见时间流淌的地方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