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阳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,浏阳夜晚小巷是否开放
夜色里的浏阳巷弄
晚上十点的浏阳河畔,霓虹灯还在闪烁,主干道上的车流声渐渐稀疏下来。我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,脑海里突然冒出个念头:这会儿那些老城区的小巷子还进得去吗?说真的,白天这些巷子总是热热闹闹的,卖槟榔的铺子敞着门,裁缝店的脚踏缝纫机哒哒作响,可现在这个点走进去,会不会只剩下冷清的路灯和紧闭的木门?
拐进营盘路旁那条熟悉的巷口,青石板被夜露浸得微微发亮。巷口修单车的老王正准备收摊,看见我便笑着搭话:"现在才回来啊?"我顺势问他:"这么晚巷子里还有人家亮着灯吗?"他拧着扳手往深处指了指:"往前走走吧,小超市和麻将馆应该还开着。"
越往深处走,越能闻到空气中飘着的复杂气味。谁家阳台的栀子花开得正盛,混着某户厨房飘出的辣椒炒肉香味,偶尔还能闻到老房子木头梁柱特有的气息。转角处果然看见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白光,老板娘正对着手机追剧,玻璃门里透出的光亮刚好照亮了半条巷子。
再往前是个岔路口,左边巷道的住户窗子大多暗着,右边却隐约传来洗麻将牌的哗啦声。这种声音在深夜里显得特别清晰,伴着几声零星的谈笑。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住这儿的时候,夏夜总能看到邻居们搬着竹椅在巷子里乘凉,现在这样的场景确实少多了。
巷子中段有户人家虚掩着门,透出的灯光在石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带。能听见屋里电视正在播放晚间新闻,偶尔夹杂着洗碗的水声。这种生活化的声响让人莫名安心,仿佛整条巷子还在均匀地呼吸着。
走到巷尾时,发现以前常去的剃头铺子竟还亮着灯。老师傅靠在躺椅上打盹,收音机里放着花鼓戏。他听见脚步声便醒过来,揉着眼睛说:"要剃头么?"我摆手说只是散步,他点点头:"现在晚上还在巷子里转悠的,多是老住户了。"
折返时注意到巷子两侧的变化。有些老屋明显翻新过,铝合金窗户替换了原来的木格窗;另一些门前装了智能门锁,但门楣上依旧保留着褪色的春联。新与旧在这条巷子里达成某种默契,就像此刻的时光,既不属于白天的喧嚣,也还未陷入深夜的沉寂。
路过巷子里的社区活动中心时,发现布告栏上贴着夜间安全提示。落款日期是今年的,看来社区还在持续管理着这些街巷。墙角的监控摄像头闪着微弱的红光,与旁边老宅门前的石狮子构成有趣的对照。
回到巷口,修车摊已经收得干干净净。我站在路灯下回望,深深浅浅的灯光在巷子里蜿蜒,像散落的珍珠。或许问题的答案本就藏在这样的夜晚里——这些巷子从未真正沉睡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呼吸。
夜风掠过巷口的香樟树,带着丝丝凉意。几户人家的窗帘后,电视的蓝光还在隐隐闪动。明天清晨,送奶工的电动车又会准时惊醒这条巷子,但现在这个时刻,它正以自己独有的节奏轻轻跳动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