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火车站小巷子价格,车站旁胡同价位参考
那天路过合作火车站,碰见个熟人刚从旁边小巷子拐出来,手里拎着刚买的菜。他冲我摇头笑笑:“这地方啊,看着不起眼,东西倒是实在。”这话让我突然想起,好像很多人都会特意绕到车站后头那些小巷子里买东西。
你说奇怪不?明明火车站广场上就有大超市,可偏偏有人就爱钻这些巷子。我琢磨着,可能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些开在巷子里的小店,租金比临街商铺便宜不少,这省下来的成本,自然而然就体现在价格上了。就像隔壁王阿姨常说的:“巷子里的土豆比超市每斤能便宜五毛钱呢。”
巷子里的生意经
我后来特意去转了转,发现这些小巷里的店铺确实有意思。卖水果的老板娘边削菠萝边跟我说:“我们这儿做的都是熟客生意,价格要是高了,人家下次就不来了。”她手上的菠萝削得飞快,语气里带着种街坊邻居才有的亲切感。
再往里走,有家粮油店,老板正蹲在门口理货。他抬头看见我,很自然地招呼:“新到的东北大米,比商场里便宜两块。”我看了看,确实是那个牌子。他擦擦手说:“我们这儿不用付那么贵的房租,当然能卖得便宜点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让人听着就信服。
不过要说这合作火车站小巷子价格到底怎么回事,我还真观察了一阵子。发现这些小店挺聪明的,他们不跟大商场比装修,不比规模,就比谁更懂街坊需要什么。早上上班族赶车,巷口早餐摊的包子就比别处便宜五毛;晚上下班回来,蔬菜摊的菜都是当天的新鲜货,价钱却比菜市场还低。
有一次和修鞋的老师傅聊天,他在这条巷子住了二十年。“从前这儿可没这么热闹,”他一边钉鞋跟一边说,“后来车站建大了,人来人往多了,但这些小巷子里的店还是老样子,价钱包你满意。”说完他指了指对面新开的小馆子:“你看那家,一份盖饭十五块,在车站这地方,上哪找这个价?”
说到车站旁胡同价位参考,我倒想起个事儿。上周朋友来,说想在附近找个实惠的旅馆,我直接把他领到了车站后面的胡同里。那家旅馆门脸不大,但里面干净整洁,最重要的是,价格只有前面那家连锁酒店的一半。老板说得很直白:“我们这位置偏一点,但走着去车站也就十分钟,很多老客都认这儿。”
其实想想,这些巷子里的生意能一直做下去,靠的就是这份实在。不像有些地方,打着车站商圈的名号,把价格抬得老高。这里的店主们都明白,薄利多销才是长久之计。就像那家五金店老板说的:“我在这开了十几年店,看着多少装修豪华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,我们这些老街坊的店反而一直在。”
现在每次经过合作火车站,我都会习惯性地往巷子里望一眼。那些不起眼的小店,依然用最实惠的价格迎接着往来的客人。或许这就是城市里的一种平衡吧——有光鲜亮丽的大商场,也有藏在巷子里的实惠选择。毕竟过日子嘛,实惠才是最打动人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