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安私人工作室快餐,雅安私人定制工作室简餐
今天路过老城区,看见一家新开的雅安私人工作室快餐,门面不大但挺干净。说起来这种私人定制的工作室这几年真不少见,家家都打着特色招牌。我站在门口犹豫要不要试试,玻璃门上贴着的菜单倒是挺接地气。
推门进去就被满屋的饭菜香裹住了。老板娘系着碎花围裙在柜台后切菜,案板哒哒响得很有节奏。她抬头冲我笑了笑:“今天有现炒的回锅肉和麻婆豆腐,米饭管够。”这话听着就让人安心,像是回亲戚家吃饭似的。
慢火细熬的人情味儿
等菜的工夫我打量了下四周。墙上挂着手写菜牌,字迹歪歪扭扭但特别鲜活。角落摆着几个陶土罐子,闻着像是自家泡的酸菜。和连锁快餐那种标准化流程完全不同,这里每道菜都带着掌勺人的脾气秉性。
老板娘把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来时,还特意多给了勺肉臊子。“看你是头回来,尝尝我们自家晒的辣椒酱。”她说着又从柜台底下摸出个玻璃罐。这种不经意的小善意,在连锁店里还真遇不着。
隔壁桌的老主顾边吃边和老板娘唠家常,说他家孩子最近考上大学了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街角的馄饨铺,老板永远记得我爱多加虾皮。现在满大街的预制菜加热店,到底少了这份带着锅气的人情味。
米饭蒸得恰到好处,粒粒分明又带着甜香。回锅肉肥瘦相间,豆瓣酱肯定是郫县老牌子。吃着吃着忽然觉得,所谓雅安私人定制工作室简餐,大概就是让吃饭回归成吃饭本身。
结账时发现价格比想象中实惠。老板娘找零钱时塞给我两个橘子:“自家树上摘的,甜着呢。”走出门时裤兜里揣着温热的橘子,忽然想起已经很久没人给我塞过水果了。
转过街角看见新开的商场里挤满等位的网红餐厅。那些精致摆盘的食物在手机镜头里确实好看,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可能食物终究是需要烟火气的,就像妈妈永远嫌你吃不饱,往你碗里使劲夹菜的那种温度。
明天打算再去那家店试试别的菜色。听说周叁是他们自己擀的手工面,要是去晚了可就抢不着了。这种带着期待等一碗面的心情,倒是比那些即时送达的外卖让人踏实得多。